[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夏末秋初注意问题现在是8月末,虽然天气依旧很热,但已经是夏秋的交界了。
因此,这个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哦。
——————————————————————————————————————
“秋老虎”天气与健康
秋老虎是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总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天数约7~15
天。“秋老虎”的出现,是因为立秋后,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大陆上空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它不仅
带来温湿气团,而且因为高压的中下层盛行下沉气流,使空气压缩增温,驱散云雨,造成晴朗微
风、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我国地域辽阔,横跨中温、暖温,亚热和热带等几个气候带。因此,
秋老虎持续时间也有明显的不同。越往北持续时间越短、越迅速。例如,从立秋算起,哈尔滨一
般也只到8月14日,就感到凉快了,而北京要持续到9月初,江南要持续到10月上、中旬,华南要
到11月份才能真正进入秋季。这个时期虽然中午时很热,但早晚已明显见凉,即温差变大。也就
是说,冷空气活动开始频繁起来,强度开始加大。这种变化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引起人体生理机
能的一系列变化。因此,为防秋老虎的侵袭,一定要科学安排衣食住行,合理保健。
在秋老虎的天气条件下,尤其要注意穿衣的科学性。即使很热,超过30℃,也不要像盛夏那
样,过多地脱掉身上的衣服,身上一定要穿上一层衣服,更不可赤身、光背。这个季节外出旅
游,要多带些衣服,以备早晚穿。晚上睡眠一定要注意盖被,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更不可过于单
薄。但是,也不要衣服穿的过多或过早地穿上棉衣,而要适度冻一冻,逐渐加衣,以适应秋、冬
季更冷的气候。
中午和早晚一冷一热所形成的温差,还容易导致秋季病的突发。此时,人们鼻黏膜的免疫球
蛋白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着凉,就容易患上感冒;由于气流、气压和气温
等气象要素的变化强度逐渐加大,常常使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容易破
裂,所以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患者逐渐增多。同时,一冷一热的天气还会导致支气管
哮喘的复发。俗话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后,我们一定要时刻注意秋
老虎天气带来的影响,科学的安排生活,以度过多事之秋。
夏末秋初食梨正当时
立秋过后又处暑,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凉爽。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季,干燥的人体需要滋润,
有关专家日前建议,夏末秋初食梨正当时,对气管炎患者尤其有益。
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中医科医生赵阳介绍说,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梨可入药,有化痰润
肺、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梨对高血压、心脏病、便秘、头昏、失眠多梦
等病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对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更是良好的保健食品。夏末
秋初多吃梨适合于气管炎患者,也适合于患有“干燥综合征”的人群。
专家说,梨可生食,也可熟食,捣烂饮汁,或切片煮粥均可。可用梨加蜂蜜熬制成“梨
膏糖”,对患有肺热久咳症的病人有明显疗效。冰糖炖梨是我国传统的食补品,可以滋阴润肺,
止咳化痰。专家强调说,梨皮的润肺止咳作用最好,建议人们带皮吃梨。
入秋睡觉盖好被
虽然立秋,但天气仍然很热,所以很多人睡觉时都还愿意光着上身,尤其是男士们,认为不
穿衣服最凉快。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气温升高到28℃~30℃时,人体皮肤水分蒸发会加快,并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当气温高
于皮肤温度时,人就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如果此时光着膀子,皮肤吸收的热量会更多,而
皮肤排出的汗水也会迅速流失掉,起不到通过汗液蒸发散热的作用。而穿上睡衣,既可以很好地
吸汗,又可阻止皮肤吸收热量,利于身体通过汗液蒸发散热。
立秋以后,天气温差加大,前半夜热,后半夜就可能很凉,穿上睡衣睡觉或盖上薄被睡觉,
可以防止午夜以后受凉。肚子受了凉,会引起腹泻。因为虽然皮肤上的温度不断变化,以保持身
体的恒温,但人体的腹部和胸部的皮肤温度几乎固定不变,所以即使是热得难以入睡的晚上,也
常有不少人因受凉发生腹痛、腹泻.
追加
立秋进补不可盲目 八项禁忌需加注意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北京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
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 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
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
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易致“火上加油”。
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凡补必肉: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重“进”轻“出”: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
。
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多服某种补品,久而久之会影响体内营养平衡。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越贵越补: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秋老虎真的很热很热很热啊。。。今天下午出去出好多汗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早饭是梨。。。||||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冰糖炖梨经常吃~~~~大爱~~~:030: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立秋进补不可盲目 八项禁忌需加注意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在北京民间素有“秋补”习俗。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八忌:无病乱补: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
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将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易致“火上加油”。
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凡补必肉: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
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许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多吃荠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
重“进”轻“出”: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
恒“补”不变: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多服某种补品,久而久之会影响体内营养平衡。所以,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越贵越补: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秋老虎……:014:南京今天那个热啊…… :65:
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没错,秋老虎。我比较毛那个。
回复: [8.27][APTX青山病院]夏末秋初注意问题[ZT+整理]
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