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标题: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打印本页]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0-31 00:25
标题: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作者:冀城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沉睡的封建帝国中,一部分人开始醒来,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严峻的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他们明显地意识到,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强大敌人的挑战,提出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的人士显著增加。不同出身、不同地位的人物,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共识下聚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洋务派。他们在中央以奕忻、桂良、文祥等权贵为代表,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封疆大吏,还拥有一大批为革新著书立说、大造舆论的知识分子,以及一批渴望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民间工商人士。

洋务派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还有一个历史契机。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热河。权力欲极强,而又素与顾命大臣肃顺等人有嫌怨的慈禧,趁机联合恭亲王奕忻等人密谋政变,一举夺取了朝政大权。在奕忻集团和后党势力紧密配合下的政变成功,标志着新兴改革力量对顽固守旧力量的胜利。从此,在执掌朝廷大权的新兴势力领导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趋于平息,第二次鸦片战争也告结束。洋务派利用国内外暂时的和平环境这一有利时机,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对于国家和民族具有深刻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奕忻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上奏说:“庚申之衅,创巨痛深”,“城下之盟,春秋所耻”,他希望能够接受教训,“力图自强,以为御侮之计”。李鸿章也指出,洋人“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因而,洋务派一致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富国强兵,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机。他们首先认识到,以机器生产为核心的近代工业革命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李鸿章在1865年《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这篇不到三千字的奏折中,“机器”一词就出现了二十八处之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在短短几年中,就已经具备了铸铁、炼钢以及机器生产各种军工产品的能力,产品包括大炮、枪械、弹药、水雷、和蒸气轮船等新式武器,用于装备近代化的军队。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军事工业企业,是中国大地上首次出现的中国人自己的资本主义工业,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从以往的对外交涉过程中,洋务派最先感到的是缺乏通晓外语的外交人才。1861年1月,奕忻等首先提出培养翻译人才,清政府很快批准了这个建议,于1862年6月开办了“同文馆”,设英、法、俄文三个班,随后又增加了算学、天文、物理、化学、外国历史、地理、万国公法、医学、生理等课程。

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它为中国造就了第一批外语和外交人才,从同文馆毕业的学生中有二十八人后来做了驻外公使一级的外交官。同文算学馆成立后,又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洋务运动期间,还开办了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广州鱼雷学堂、威海水师学堂、南洋水师学堂、旅顺鱼雷学堂、江南陆军学堂、上海操炮学堂等一批军事学校,至1890年,单为海军就培养了一千三百多名水兵、军官和专业技术人员,还包括为国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人。1872年,清政府开始向海外派遣留学生,十四年间派出了七批,共二百多人。这些人回国后,在许多领域代替洋工程师工作,如福州船政局的国产军舰都是由他们制成的。新式海军舰艇的管带、大副也大都由留学生担任,中国第一条独立修筑的铁路──京张铁路,也是由留美学生詹天佑设计修筑的。洋务派建立的新的教育体制,如分年排课、按班级授课以及考试、升级等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在近代国际社会中,外交官有没有外交经验,其结果大不一样。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与英国签订条约的清朝官员,没有任何外交经验,他们不了解世界形势,不懂国际公法,更谈不上谈判经验。英方代表说:“在欧洲,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中的字句与语法,而中国的代表们并不仔细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来他们所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赶紧离开。”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外交官员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使清政府的外交有了起色。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1868年开始,陆续与西方列强进行修约谈判,由于事先作了充分准备,研究了对策,使西方列强的侵略阴谋没有得逞。如与英国的修约谈判,经过整整九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双方签订了新约,其中英国政府提出的十九项不平等要求,最主要的都被清政府拒绝。1871年日本政府派人来华要求按照“西人成例,一体订约”,也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最后双方签订了完全平等的条约。又如出使英法大臣曾纪泽,在赴俄修约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利用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之败,又倚仗左宗棠在新疆的重兵威胁,在长达七个月的谈判中,“反复辩论,凡数十万言”,终于挽回了《里瓦几亚条约》给中国造成的部分损失,争回了伊犁周围大片领土,以及有关通商、纳税等主权。

中法战争中,由于近代化外交观念的影响,清政府能够比较合乎实际地估计敌我力量对比,从而坚持定见,毫不动摇。如醇亲王提出不论战争结局如何都不赔款的原则,就被政府始终坚持。李鸿章在法将威胁进军京畿时,轻蔑地微笑回答:法军“要晋京,先要经过津沽,有我在此,恐不易过。”如此气概,是以自身的实力为后盾的。在战争中,清政府利用了近代全方位外交,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牵制法国。如清政府利用德法的世仇,令驻德使节与德国政府密切联系,并大量从德国订购武器,制造联德制法的的气氛,迫使法国不得不分心防备德国,不敢在远东投入太多的兵力。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和顽固派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顽固派抱着“中国文化独尊”论不放,把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看作是可耻可恨之事,几乎每一项洋务事业都遭到他们的攻击和阻挠。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对清政府刺激很大,使其认识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洋务派趁此机会,排除顽固派的干扰,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具体措施的“海防议”。李鸿章是“海防议”最坚决的支持者,他除了支持总理衙门和丁日昌关于建立新式海军和配备海防近代化枪炮武器外,还建议将沿江、沿海各省陆军“认真选汰,一律改为洋枪炮队”,并建议采用西法开采煤铁,建造铁路,发展轮船航运,设立新式学校等一系列措施。清政府最终采纳了这些建议,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和南洋海防,又决定每年拨银四百万两作为海防经费,是为中国近代海军的开端。

1884年朝鲜“甲申事变”后,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决定“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军,装备了七千吨级铁甲巨舰二艘、二千吨级巡洋舰五艘,加上其它大小军舰,共二十多艘;南洋舰队也拥有了二千吨级主力舰四艘,千吨级炮舰三艘;广东、福建舰队共有千吨级舰艇八艘。四支舰队共计大小舰船八十多艘,这支庞大的海军,居当时世界第四位。但这仍远远没有实现李鸿章等人的理想,据他们设想,海军主力舰要有二十四艘,而当时仅有七艘。八十年代开始,清政府还以巨资修筑了旅顺、大连、威海、烟台、吴淞、马尾、黄埔等海防基地,装备了最新式的克虏伯自动回转射击大炮,以及深水军港、船坞等配套设施,改变了大舰必须到香港、长崎修理的状况。旅大、威海、大沽等基地的营建,使中国拥有了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军港、船坞、炮台防御体系。仅在旅顺一地,就装备了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成为世界著名军港之一。

  洋务运动期间,陆军也开始过渡为专门抵抗外国侵略的国防军,这是具有近代化意义的职能转变。1862年李鸿章到上海后,命令淮军向洋兵学习西洋枪炮和阵法,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把6,000多人的淮军扩充到五、六万人,洋枪三、四万支,炮兵六、七个营。淮军从1871年开始改装当时最先进的克虏伯后膛钢炮,到1884年已装备370多门。左宗棠所部湘军从1863年开始建立洋枪队,1867年进军西北后,洋枪比例增加到六成。八十年代以后,全部用西洋枪炮武装起来的湘、淮等近代化军队已经遍布东南、西北和南洋、北洋数省。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才在镇南关大败法军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中法战争中,出关作战的滇军主要装备是毛瑟枪,另外还配备了哈乞开斯连发枪、克虏伯钢炮等。陆军不仅装备改良,而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西式军事训练。许多军官都经过军事学校的培训,军队的素质得到提高。清朝政府能在甲午战争初期,迅速调集二万多军队开赴朝鲜和鸭绿江边,说明军队的机动性也能得到明显改善。正是由于洋务派不遗余力的努力,使得甲午战争中日本倾全国之力,拼搏八个月,仍未能达到预期的进军北京,消灭清军主力的目的。

随着军事工业的创办,民用工业和新式交通运输业也发展起来了。洋务派认识到,强大的国防基础在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要求能源、钢铁等工业与之配套。同时,为了维护民族利益,也必须发展民族经济。七十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矿务局、电报局等相继出现。

1872年,李鸿章主持在上海建立了轮船招商局,并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建立了分局。这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招商局开办仅三年时间,就为清政府回收了一千三百多万两银子,打破了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中国近代矿业是从机器采煤开始的。1875年5月,清政府同意李鸿章等人分别在直隶和台湾试办煤矿,后来台湾基隆煤矿成效显著,年产量达到54,000吨,它是中国第一座近代化煤矿。1877年,李鸿章派人筹建开平矿务局,于1879年开始使用外国机器开采,产量逐年激增,至1889年已达247,000吨,有力地抵制了洋煤的进口。1882年输入天津的洋煤为5,400吨,到1886年便减至301吨。1890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了抵制洋铁入口,开工兴建汉阳铁厂,至1893年全部竣工,该厂设备先进,拥有十个工厂,三千多工人,所生产的铁除了供应本国外,还出口到美日等国。

  电报业的产生,开始是出于抵御外侮的用兵需要。1879年9月18日,李鸿章在天津成立了电报总局,并在大沽、济宁、镇江、苏州、上海、紫竹林、清江浦等处设立分局,1884年电报总局迁往上海,又架线至浙江、福建、武汉、广东、广西。到1885年,沿海、沿江各省都架设了电线,总长度达到一万数千里,连厦门、台湾之间都架设了海底电缆。中法战争结束后,李鸿章对于近代化通讯联系的进步感叹不已:“中国自古用兵,未有如此神速者”。1878年3月,在李鸿章主持下,以天津为中心,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上海五处,仿效西方做法,试办邮政,这是中国近代邮政之始。1881年,中国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竣工。1885年中法战争后,洋务派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尽管在修建铁路的问题上保守势力的反对最为激烈,洋务派往往在争论中寡不敌众,但是到1895年为止,全国仍陆续修建了360余公里的铁路。

轻工业也在此期间得到大力发展。1880年,左宗棠创办兰州织呢局,成为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鼻祖。同年,李鸿章也派人创办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中国近代纺织业从上海、宁波、镇江、武昌等地向全国蔓延开来。1882年,广州开始有了自来水,稍后,武昌、上海也相继办起了自来水厂。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总督府安装了第一台发电机,开始了中国电灯取代油灯的时代。近代化的机器缫丝、轧花、造纸、印刷、制药、玻璃制造等等,都是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建立起来的。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此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工业的基础。

中国自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运动,历经三十年,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遭到重大打击而告终。虽然中国仍不足以与西方列强抗衡,但中国的近代化,以及它为了自身安全所作的努力,阻止或延缓了殖民地化的进程,不断地提高了中国与列强较量的水平与能力。同时,洋务运动也使国人广开眼界,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到了甲午战争以后,再也没有人以“洋人以势力胜,中国以礼义胜”,“所恃者,中国数千年礼义廉耻之维”等等荒唐言论来公开抵制国防、经济的近代化了。



李中堂啊………………
作者: conan5471    时间: 2004-10-31 00:28
标题: 回复: [ZT]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叶GG
shang hui de shi shi zai dui bu qi

dui le,ni zen me zhe me chi le hai zai a ?

jia chu yu shui de zhuang tai^^^^^^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0-31 00:34
标题: 回复: [ZT]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嗯……我不记得小佳对不起过我……

快睡了……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0-31 00:40
标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为李中堂翻案
图片、介绍文字转自北洋水师

在甲午11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艘艘看看这些曾让整个国家为之骄傲的军舰:

蚊炮船: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亚洲国家最早拥有的伦道尔式炮艇。



“扬威”、“超勇”: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为亚洲国家第一级撞击巡洋舰,其设计对后代的英国巡洋舰有深远影响。



“定远”、“镇远”:德国伏尔铿公司建造,为亚洲国家的第一级一等铁甲舰,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



“济远”:德国伏尔铿公司建造,亚洲国家第一艘穹甲巡洋舰。



“致远”、“靖远”: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中国北洋海军最快的战舰。



“经远”、“来远”: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建造,亚洲国家、也是德国建造的第一级装甲巡洋舰。



“平远”:福州船政局建造,亚洲国家第一艘全钢军舰。




北洋战舰命名、涂装


--------------------------------------------------------------------------------

命名

在世界各国的海军中,军舰的名字通常以该国的重要地名、著名人物的姓名命名,而在清朝海军中对军舰的命名却与众不同,清朝海军军舰的命名,主要是将同级或同类的战舰,以一个字(即字号)贯穿各舰的舰名,而舰名通常取威武之词,如“定远”、“镇远”、“登瀛洲”等。在北洋水师的战舰命名中可见一斑。

“远”字号:

“定远”、“镇远”、“济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平远”、“威远”

“镇”字号:

“镇中”、“镇边”、“镇东”、“镇西”、“镇南”、“镇北”

“广”字号:

“广甲”、“广乙”、“广丙”(该字号军舰因原属广东水师,因此以“广”字命名)


标 志

由于北洋水师建军之初就以英国海军为师,所以北洋战舰采用的是传统的维多利亚式涂装,即黑色舰身,水线下红色,白色上层建筑,桅杆和烟囱为黄色。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军舰均改用接近现代海军的瓦灰色战时涂装,北洋水师的这一改进较之欧洲各列强海军都早。






丰岛海战前“经远”舰的黑色舰身


刚出厂时采用灰色涂装的“来远”舰

在欧洲早期的帆船时代,在船首都会装饰有一尊迎风破浪的船首像,到了19世纪末,蒸汽机船逐渐统治海洋后,这个风帆时代的风俗依旧被保留,在北洋水师的战舰上也保留了这一传统,在军舰艏艉的两侧装饰威武的飞龙纹,成为当时中国战舰的特色。(日本海军舰首的菊纹章、前苏联海军舰首的红星亦是该道理)


在旅顺船坞中的“镇远”舰,可以清楚的看到舰首漂亮的飞龙纹








北洋海军自1875年筹画,1888年正式成军。它不幸在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1895)中为日本海军完全摧毁。李鸿章的努力全付东流。北洋海军的失败,导致中国丧失了制海权。辽东半岛的军事形势因之改观,影响了中国此后几十年运蹇境窘。这一切是怎样发生的呢?

北洋舰队的毁灭可以部分归咎于清政府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不过北洋海军本身也有若干严重的缺点。一是制度上含混不清。北洋海军名义上隶属于北京海军衙门。由于海署大臣醇亲王对海军一窍不通,舰队实际上是归李鸿章节制。李忠于清廷,但是他还负责处理许多紧迫的事务。他此时已成为全国督抚的领袖,集内政、外交、洋务、海防于一身。在1880年代末、1890年代初,他忙于应付每日遇到的政治问题,以至不能对北洋海军诸多问题给予更多的注意。

其次是指挥系统不清。由于李鸿章未能经常顾及,北洋海军由丁汝昌负责。丁未受过海军正轨训练,他因此常为部下所轻,他们大多数人是由中国水师学堂毕业。丁汝昌所依赖的外籍军官有的傲慢自负,要求过分。这些外国军官和中国军官之间关系紧张,经常有不快发生,“升旗之争”便是这种冲突的反应。因而发生的琅威理去职,它导致北洋海军进一步衰败和腐化。

第三,经费不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最初海防经费预算每年200万两,但是从未如数收足。北洋海军改隶于海军衙门以后,舰队每年的预算减至不及130万两。最糟的是1891年4月,户部建议停购舰上大炮、裁减海军人员。这些建议得到朝廷准许。这使舰队及其装备的更新事实上成为不可能。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即为北洋海军能否生存发展感到忧虑。及至中日战争,北洋海军连遭失利,终至彻底失败。纪律不整导致一些部队在战役白热阶段弃阵脱逃。北洋海军的缺点暴露无遗。李鸿章深知这些缺点,极力设法避战,不与敌舰交锋。他因此受到许多历史学者的严厉批评。然而,就北洋海军的弱点而论,采取一种更加勇敢的政策或战略,是否将带来不同的结局,恐怕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李中堂永远屹立在我心……
作者: conan5471    时间: 2004-10-31 00:42
标题: 回复: [ZT]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hehe
ou shi zhong wu, bu shui wu jiao
yeGG yao shui le ma? na me wan an
作者: 爱看动画    时间: 2004-10-31 00:45
标题: 回复: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为李中堂翻案
我不认为李中堂 有什么不对

他只是不是民族主义式的英雄而已

只是历史中勇于背黑锅的人物

当时他何尝不是知道历史对他的评价 但他还是去做了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0-31 00:46
标题: 回复: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为李中堂翻案
梁启超《李鸿章》第二章:李鸿章之位置

中国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本朝历史与李鸿章之关系

  

  

欲评骘李鸿章之人物,则于李鸿章所居之国,与其所生之时代,有不可不熟察者两事。

一曰李鸿章所居者,乃数千年君权专制之国,而又当专制政体进化完满,达于极点之时代也。

二日李鸿章所居者,乃满洲人入主中夏之国,而又当混一已久,汉人权利渐初恢复之时代也。

论者动曰:李鸿章近世中国之权臣也。吾未知论者所谓权臣,其界说若何。虽然,若以李鸿章比诸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近世欧美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则其权固有迥不相俟者。使鸿章而果为权臣也,以视古代中国权臣,专擅威福,挟持人主,天下侧目,危及社稷,而鸿章乃匪躬蹇蹇,无所觊觎,斯亦可谓纯臣也矣。使鸿章而果为权臣也,以视近代各国权臣,风行雷厉,改革庶政,操纵如意,不避怨嫌,而鸿章乃委靡因循,畏首畏尾,无所成就,斯亦可谓庸臣也矣。虽然,李鸿章之所处,固有与彼等绝异者,试与读者燃犀列炬,上下古今,而一论之。

中国为专制政体之国,天下所闻知也。虽然,其专制政体,亦循进化之公理,以渐发达,至今代而始完满,故权臣之权,迄今而剥蚀几尽。溯夫春秋战国之间,鲁之三桓,晋之六卿,齐之陈田,为千古权臣之巨魁。其时纯然贵族政体,大臣之于国也,万取千焉,千取百焉。枝强伤干,势所必然矣。洎夫两汉,天下为一,中央集权之政体,既渐发生,而其基未固,故外戚之祸特甚。霍、邓、窦、梁之属,接踵而起,炙手可热,王氏因之以移汉祚,是犹带贵族政治之余波焉。苟非有阀阅者,则不敢觊觎大权。范晔后汉书论张奂皇甫规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盼,则天命可移,而犹鞠躬狼狈,无有悔心,以是归功儒术之效,斯固然矣。然亦贵族柄权之风未衰,故非贵族者不敢有异志也。斯为权臣之第一种类。及董卓以后,豪杰蜂起,曹操乘之以窃大位,以武功而为权臣者自操始。此后司马懿、桓温、刘裕、萧衍、陈霸先、高欢、字文泰之徒,皆循斯轨。斯为权臣之第二种类。又如秦之商鞅、汉之霍光、诸葛亮,宋之王安石,明之张居正等,皆起于布衣,无所凭藉,而以才学结主知,委政受成,得行其志,举国听命;权倾一时,庶几有近世立宪国大臣之位置焉。此为权臣之第三种类。其下者则巧言令色,献媚人主,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泰之赵高,汉之十常侍,唐之卢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韩侘胄,明之刘瑾、魏忠贤,穿窬斗筲,无足比数。此为权臣之第四种类。以上四者,中国数千年所称权臣,略尽于是矣。

要而论之,愈古代则权臣愈多,愈近代则权臣愈少,此其故何也?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孔子鉴周末贵族之极敝,思定一尊以安天下,故于权门疾之滋甚,立言垂教,三致意焉。汉兴叔孙通、公孙弘之徒,缘饰儒术,以立主威。汉武帝表六艺黜百家,专弘此术以化天下,天泽之辨益严,而世始知以权臣为诟病。尔后二千年来,以此义为国民教育之中心点,宋贤大扬其波,基础益定,凡缙绅上流,束身自好者,莫不兢兢焉。义理既入于人心,自能消其枭雄跋扈之气,束缚于名教以就围范。若汉之诸葛,唐之汾阳,及近世之曾、左以至李鸿章,皆受其赐者也。又历代君主,鉴兴亡之由,讲补救之术,其法日密一日,故贵族柄权之迹,至汉末而殆绝。汉光武宋艺祖之待功臣,优之厚秩,解其兵柄;汉高祖明太祖之待功臣,摭其疑似,夷其家族。虽用法宽忍不同,而削权自固之道则一也。洎乎近世,天下一于郡县,采地断于世袭,内外彼此,互相牵制,而天子执长鞭以笞畜之。虽复侍中十年,开府千里,而一诏朝下,印绶夕解,束手受吏,无异匹夫,故居要津者无所几幸,惟以持盈保泰守身全名相劝勉,岂必其性善于古人哉?亦势使然也。以此两因,故桀黠者有所顾忌,不敢肆其志,天下藉以少安焉。而束身自爱之徒,常有深渊薄冰之戒,不欲居嫌疑之地,虽有国家大事,明知其利当以身任者,亦不敢排群议逆上旨以当其冲。谚所谓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者,满廷人士,皆守此主义焉,非一朝一夕之故,所由来渐矣。

逮于本朝,又有特别之大原因一焉。本朝以东北一部落,崛起龙飞,入主中夏,以数十万之客族,而驭数万万之主民,其不能无彼我之见,势使然也。自滇闽粤三藩,以降将开府,成尾大不掉之形,竭全力以克之,而后威权始统于一,故二百年来,惟满员有权臣,而汉员无权臣。若鳖拜,若和珅,若肃顺、端华之徒,差足与前代权门比迹者,皆满人也。计历次军兴除定鼎之始不俟论外,若平三藩,平准噶尔,平青海,平回部,平哈萨克布鲁特敖罕巴达克爱鸟罕,平西藏廓尔喀,平大小金川,平苗,平白莲教天理教,平喀什噶尔,出师十数,皆用旗营,以亲王贝勒或满大臣督军。若夫平时,内而枢府,外而封疆,汉人备员而已,于政事无有所问。如顺治康熙间之洪承畴,雍正乾隆间之张廷玉,虽位尊望重,然实一弄臣耳。自余百僚,更不足道。故自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将帅间有一二则汉军旗人也)。及洪杨之发难也,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故金田—一役,实满汉权力消长之最初关头也。及曾胡诸公,起于湘鄂,为平江南之中坚,然犹命官文以大学士领钦差大臣。当时朝廷虽不得不倚重汉人,然岂能遽推心于汉人哉?曾胡以全力交欢官文,每有军议奏事,必推为首署遇事归功,报捷之疏,待官乃发,其挥谦固可敬,其苦心亦可怜矣。试一读曾文正集,自金陵克捷以后,战战兢兢,若芒在背。以曾之学养深到,犹且如是,况李鸿章之自信力犹不及曾者乎?吾故曰:李鸿章之地位,比诸汉之霍光、曹操、明之张居正,与夫近世欧洲日本所谓立宪君主国之大臣,有迥不相俟者,势使然也。

且论李鸿章之地位,更不可不明中国之官制。李鸿章历任之官,则大学士也,北洋大臣也,总理衙门大臣也,商务大臣也,江苏巡抚湖广两江两广直隶总督也。自表面上观之,亦可谓位极人臣矣。虽然,本朝自雍正以来,政府之实权,在军机大臣(自同治以后,督抚之权虽日盛,然亦存乎其人,不可一例),故一国政治上之功罪,军机大臣当负其责任之大半。虽李鸿章之为督抚,与寻常之督抚不同,至若举近四十年来之失政,皆归于李之一人,则李固有不任受者矣。试举同治中兴以来军机大臣之有实力者如下:

第一  文样沈挂芬时代    同治初年

第二  李鸿藻翁同龢时代  同洽末年及光绪初年

第三  孙毓汶徐用仪时代  光绪十年至光绪廿—年

第四  李鸿藻翁同龢时代  光绪廿一年至光绪廿四年

第五  刚毅荣禄时代      光绪廿四年至今

案观此表,亦可观满汉权力消长之一斑。自发捻以前,汉人无真执政者,文文忠汲引沈文定,实为汉人掌政权之嚆矢。其后李文正翁师传孙徐两尚书继之,虽其人之贤否不必论,要之同治以后,不特封疆大吏,汉人居其强半,即枢府之地,实力亦骤增焉。自戊戌八月以后,形势又一变矣,此中消息,言之甚长,以不关此书本旨,不具论。

由此观之,则李鸿章数十年来共事之人可知矣。虽其人贤否才不才,未便细论,然要之皆非与李鸿章同心同力同见识同主义者也。李鸿章所诉于俾斯麦之言,其谓是耶。其谓是耶,而况乎军机大臣之所仰承风旨者,又别有在也,此吾之所以为李鸿章悲也。抑吾之此论,非有意袒李鸿章而为之解脱也。即使李鸿章果有实权,尽行其志,吾知其所成就亦决无以远过于今日。何也?以鸿章固无学识之人也。且使李鸿章而真为豪杰,则凭藉彼所固有之地位,亦安在不能继长增高,广植势力以期实行其政策于天下。彼格兰斯顿、俾斯麦,亦岂无阻力之当其前者哉?是故固不得为李鸿章作辩护人也。虽然,若以中国之失政而尽归于李鸿章一人,李鸿章一人不足惜,而彼执政误国之枢臣,反得有所诿以辞斧钺,而我四万万人放弃国民之责任者,亦且不复自知其罪也。此吾于李鸿章之地位,所以不得置辩也。若其功罪及其人物如何,请于末简纵论之。
作者: 爱看动画    时间: 2004-10-31 00:50
标题: 回复: [ZT]自强·进取·抗争──洋务运动三十年
向勇于承担责任的英雄致敬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0-31 00:57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当然我也没说李中堂大人有什么不对,我十分讨厌现在初中课本对李中堂的污蔑
作者: 爱看动画    时间: 2004-10-31 01:03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同意

我认为现在 共产党只是要给下一代 树立一个 完美英雄

在课本里的对他功绩轻描淡写

对他的不算错误的错误大加批评 只是要教育下一代

方法不对
作者: 爱看动画    时间: 2004-10-31 01:05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课本里把曾国藩描写的十分委琐

但是毛泽东却对他大加赞赏

我始终觉得现在的教育方法不对
作者: MichellMemory    时间: 2004-10-31 10:58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想当年..历史考试要偶们写最崇拜的历史人物..偶写了李鸿章...10分才拿了6分...
老师说..答得很好..只是李鸿章这个人..最好表写...
哎...叹息啊...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0-31 13:06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言论自由只限定于不威胁权力者的统治之下   最近刚晓得这一道理
作者: hdbz    时间: 2004-10-31 13:12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连头都换了~——0
作者: bluefogxt    时间: 2004-11-2 18: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妖女    时间: 2004-11-2 18:26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总是不是很看好洋务运动 成就虽说有那么一点只是总觉得有些自欺欺人
就像泰坦尼克要沉了你在这边那个塞子补漏洞当然无济于事
李中堂阿 就像曾国潘一样很难用一个词对他下定义
作者: 断梦    时间: 2004-11-3 16:07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洋务运动……今天历史考试还在考……

感觉高中的历史课本对李鸿章的评价还好……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3 20:45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嗯……高中课本有许多小细节都没有提到,比如李在日遇刺
作者: vaio    时间: 2004-11-3 20:59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值得纪念的日子……穷则思变!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4 23:23
标题: 看了这幅图,各位有何感想?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4 23:28
标题: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

黑龙江:步队18营,计6300人;马队7营,计1750人;合计8050人。

吉林:步队34营,计11900人;马队26营,计6500人;合计18400人。

奉天:步队56营,计19600人;马队21营,计5250人;合计24850人。

直隶:步队105营,计36750人;马队38营,计9500人;合计46250人。

山东:步队40营,计14000人;马队8营,计2000人;合计16000人。

河南:步队15营,计5250人;马队5营,计1250人;合计6500人。

安徽:步队20营,计7000人;马队5营,计1250人,合计8250人。

江苏:步队60营,计21000人;马队5营,计1250人,合计22250人。

浙江:步队35营,计12250人;合计12250人。

福建:步队51营,计17850人;合计17850人。

台湾:步队37营,计12950人;马队1营,计250人;合计13200人。

广东:步队52营,计18200人;合计18200人。

广西:步队39营,计13650人;合计13650人。

山西:步队16营,计5600人;马队13营,计3250人;合计8850人。

陕西:步队23营,计8050人;马队6营,计1500人;合计9550人。

湖北:步队21营,计7350人;马队3营,计750人;合计8100人。

湖南:步队43营,计15050人;合计15050人。

江西:步队23营,计8050人;合计8050人。

四川:步队34营,计11900人;合计11900人。

贵州:步队34营,计11900人;合计11900人。

云南:步队39营,计13650人;合计13650人。

甘肃:步队17营,计5950人;马队7营,计1750人;合计7700人。

新疆:步队50营,计17500人;马队47营,计11750人;合计29251人。

总计中国练勇兵力: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

(本数据摘自《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战史》附录第三,转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七,第398-399页)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4 23:30
标题: 回复: 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各省练、勇两军人数
附:甲午时期日本陆军情况

将校级军官:6766人

士官:23923人

兵卒:209927人

合计:二十四万零六百一十六人
作者: JacieNL    时间: 2004-11-4 23:38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叶子同学,我又并贴了……|||
作者: 海々Ooへοへ    时间: 2004-11-4 23:42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快考试了……就是这块…………………………

中午在学校看见你了……等反应过来要打招呼你到溜走了- -~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5 00:32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HOHO,JN能看出来那幅图和甲午战争有关说明眼力很好!

某海啊……地里我已经开始听不懂了……期中考试暂时没啥想法了-_-
作者: 海々Ooへοへ    时间: 2004-11-5 20:55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天天历史书上就这几个人晃来晃去……
我要现在说英语已经听不懂了你会不会鄙视我-v-
作者: 风声鹤唳    时间: 2004-11-6 12:52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QUOTE=叶才三]当然我也没说李中堂大人有什么不对,我十分讨厌现在初中课本对李中堂的污蔑[/QUOTE]
同意。初二的时候老师讲到李鸿章也说他的不好。当时我正好看《走向共和》里面也是为李中堂翻案的。在央视播出后也遭到指责。那些条约不是李鸿章自己要签的,到头来却成为替罪羊。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6 17:34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当然不会B4小海海,因为我也快听不懂了-_-我们老师口语一流,外教都被耍得团团转……



<走向共和>我也看过,也挺喜欢的,因为它毕竟反映了一个还算真实的历史
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地方与历史相悖,这里转一篇文,有兴趣可以看看哈

再谈《走向共和》创作之粗糙

姜 鸣



--------------------------------------------------------------------------------

 

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中,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应如何把握,这是争论已久的老问题了。历史剧当然要允许虚构的成分,但这里有个尺度问题。我想结合《走向共和》,提出以下看法,不知是否能找到共识。

  一、涉及历史上特定的称谓、专用术语、典章制度的时候,不能虚构

  月有阴晴圆缺,戏有真伪幻化,此事古难全。但历史题材作品,即便虚构,也应当遵守所表现时代特定的称谓、专用术语、典章制度和交往礼仪,在虚拟环境里营造出真实的气氛,这是体现编剧学识功力的起码要求,所以要创作某个时代的作品,就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起码要先读读大事记。如果不遵守这一条,那李鸿章也可以穿着T恤衫玩电子游戏机了。

  在《走向共和》中,这方面的漏洞实在太多了。如剧中称呼奕嘉“军机魁阁”,就属生造概念。实际上,清代称首席军机大臣为“揆首”。又如剧中人说:康有为“有皇上的奉衣带诏”,也是虚构术语,康有为在海外宣传保皇,使用的是假的“衣带诏”,而不是假的“奉衣带诏”。再如科举,剧中人说:“我等……即将入京殿试,乃天子门生是也。”按照常识,这批考生都是举人,进京参加会试,须考取贡士,再经复试、殿试,获得进士功名。由于殿试由皇帝主持,进士可以夸耀为“天子门生”,但举人是不可以的。

  清代吸取前朝教训,限制太监卷入政治运作,皇帝上谕,由军机大臣传旨,一般在每天早上见起时由皇帝授意,以“军机大臣奉皇帝面谕,字寄某人如何”的方式传递。在清末,外地的还直接发电报,用不着由太监对着大臣喊叫“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云云,更不会派小德子出京去传旨。这种太监传旨的状况,是明代以前才有的。

  二、在编织历史故事时,不要随意滥用真实人物的名讳

  用真人的名字去做全不相干的事,或给他安排张冠李戴的职务和经历背景,这个手法,在当代题材文学作品中,作家一般是不干的,比如人们不会编派许世友当清华大学教授,与宋子文一起官费留学西班牙之类。而在距离我们稍远的近代史上,同样也要谨慎,不能放手恣意而为。

  李盛铎和张謇都是晚清名人,一个是光绪己丑科(1889年)的榜眼,一个是光绪甲午科(1894年)的状元,两人不在一科及第,为什么非要把他们俩拉在一起呢?而且还把张謇说成是癸巳科(1893年)状元,而这一年根本没举行会试。

  又如孙中山举行第一次武装起义时,参加者中出现了身穿水师军官服装的程璧光。此人原是广东水师“广丙”舰管带,甲午战争中,就是他向日本海军提督伊东佑亨递交北洋海军投降书的,后被遣返归里。广州起义失败的剧情纯系虚构,但是否有必要让这样一个人物来掩护撤退呢?

  剧中瞿鸿锸谴咏苏布政使、学政任上,到保定参加慈禧的考试“国破山河在,今后怎么办”得最佳,入军机的。实际上瞿鸿1899年3月6日以礼部右侍郎出学差,任江苏学政。1900年10月31日任左都御史,次日改工部尚书,1901年5月26日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他的发迹与慈禧考试无关(根本无此考试)。瞿鸿锏牡匚幌嗟庇诠务院副总理,对这样级别的政治人物,虚构履历毫无必要,况且学政根本是不能兼布政使的。

  三、对于众所周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常识,不宜随意虚构

  作为历史剧,在演绎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违背常识,随意虚构史实或历史场景,是不严肃的,有害的,甚至会误人子弟。

  剧中有五大臣1906年出洋考察时美国总统老罗斯福与他们的一通对话,居然说:“一百年前,首次制订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写进了总统任期不能超过四年两任等内容”。众所周知,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小罗斯福还做到四届总统,在其死后,美国人才通过宪法第二十二条修正案,限制总统任期。

  剧中刚毅还说:“昨天太后召奴才进宫说闲话的时候,也说起礼仪之事。说是圣祖康熙爷,当年为了洋人不行我大清叩拜之礼,一怒之下,将洋人全部赶出我大清……”这是把乾隆年间的马噶尔尼使团做由头瞎说了。我不明白,如实说乾隆爷如何拒绝英国国王的通商请求,难道就会让读者不知所云?

  剧中李鸿章在马关遇刺受伤,在接着的谈判中,伊藤博文说:“辽东半岛贵国可以不割,但利益必须让,澎湖列岛割与不割可另案谈判,这两条都可从马关之约中去除。”这是严重歪曲史实。剧中签定《辛丑条约》时,李鸿章对奕妓担骸疤煜伦钅研吹氖亲约旱拿字,王爷,你还年轻,路还长着哪,我来吧。”这等于告诉观众,参加议和谈判的中国首席全权代表奕计涫得挥性谔踉忌锨┳郑试问这样的文本西方国家外交代表会承认吗?至于说《辛丑条约》规定要杀174个中国大臣以谢罪,也是纯属虚构。对于中国近代史上这两个最有影响的不平等条约,编导为了塑造李鸿章的人物形象,随便篡改其内容(包括签字人),这是不可以的。

  四、历史真实一定不如虚构来得生动吗?

  对于上述篡改,作者辩解说,艺术虚构是为了让作品好看。假如历史事实在演进时过于散漫,这也算是一种搪塞的理由,但对于有真实记载可做依据,本身也富有戏剧冲突的场景也去胡编乱造,就会使人匪夷所思了。事实上,历史演变本身的生动之处,只要真能深入发掘,往往远胜于常人想象;只是这种从历史深处的发掘,比起天马行空的虚构,要吃力得多,也需要更大的功力。

  这里试举一例。戊戌变法是以发布翁同龢起草的“定国是诏”开始的。此后第四天,翁被开缺。这是一个大疑案,也是变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剧中光绪问翁:“翁师傅是属马的吧,明天是翁师傅的七十大寿……”光绪送了一把太后赏赐,他本人又写上“翁师傅”三字的折扇给翁同汀N滩唤猓骸笆敝堤炝梗太后赐这个,不知何意呀?”事实上,翁同龢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生肖属虎,68岁。按阴阳历换算,1898年的生日为6月15日,恐怕也无须叫做“时值天凉”。

  其实翁同湍羌柑斓幕疃,内容十分丰富,他在日记中都有清晰记载。他6月14日中午从城里赶到颐和园参加军机处值班,心情平静,全然不知紧张的政治谋划正在背着自己进行。次日早上,翁同龢起床后向空叩头,纪念自己的生日,接着他去军机处值房看折办公。到了叫起的时候,太监通知说,翁某不要进去。看着其他军机大臣进入皇帝处理政务的殿堂,翁同龢意识到肯定有重大事情发生了,他独坐着,看着窗外的沥沥雨丝,把五匣文件整理好,交给苏拉(服务人员)。同僚退出后,他读到光绪皇帝的钰(据考证是光绪亲笔,而不是军机大臣代笔),命将其开缺。翁立即离开值房回休息处,然后请军机章京代撰谢折(被皇帝开缺了还要感谢)。军机大臣刚毅、钱应溥、廖寿恒前来看望,翁同龢穿上正式官服与大家告别。由于明天还要向皇帝磕头,他在颐和园留宿一夜,晚上,与三位军机大臣“痛谈”。16日早上,李鸿章来看他,三位军机大臣退值后也来谈话,军机章京都来告别。中午,光绪皇帝驾出,翁同龢急忙赶赴宫门,在道边磕头。“上回顾无言,臣亦黯然如梦”,从此,翁同龢离开了颐和园,离开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也正是这天上午,光绪接见了康有为。这样真实生动的场景,为什么不能成为创作的基础,非要统统摒弃,然后虚构出太监捏着嗓子,对着撅起屁股磕头的满殿文武喊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呢?

  五、不能因为观念和情感的需要,任意歪曲历史

  一部严肃的历史剧在叙述重要事件时,不能借口文艺创作的权利,掩盖、伪造或歪曲历史真相,而使之顺从于观念或情感的需要。这也应成为共识。

  《走向共和》是从讲述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展开剧情的,但讲述的情节基本都是虚构。毫无疑问,颐和园工程是清末政治走向腐败的一个标志,同1874年恭亲王率领王公和大臣们抵制圆明园工程上马的精彩斗争不同,到1886年颐和园工程启动时,整个官场的反对降到最低的程度,而阿谀奉迎却大为上升。无论光绪、醇亲王、李鸿章,还是翁同龢、张之洞,都没有积极劝阻,还起劲参与筹集资金的活动。但编者显然在这里运用了双重标准。

  “海防捐”不是为颐和园筹资发明的,而是1884年因中法战争爆发,为筹集海防经费而设立的“开源”手段,这是得到清政府批准的合法行为。翁同龢主持的户部,订有专门规则,在全国广为推行,直至甲午战前。所筹款项,一部分被挪用于园工,但大多数还是用于海防,比如旅顺口船坞,就使用了海防捐的资金,这个船坞,现在还在使用。回避这些事实,把主要责任放到翁同龢个人头上,并作为本剧主要卖点反复渲染,这样做妥当么?

  但与此同时,编者故意回避了更具有戏剧色彩的“海军报效案”。1888年,醇亲王通知李鸿章,复修颐和园经费不足,要他设法与各地督抚设法集款200万两存储生息,以备工程使用。在李鸿章的发动下,各地督抚积极响应,超额认购,总数达到260万两,仅张之洞就报效了100万两(不是剧中所改的捐给北洋海军100万两)。为了避人耳目,将此称做“海军经费”。在李鸿章向各地督抚的通信中,有许多有趣的言论,比如他对张之洞说:“此为功力,岂可测量?”但一涉及到编剧偏爱的主要角色,就宁愿“割爱”,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上面谈的,其实只是对严肃的历史剧提出一些希望。多少年来,历史学界和相当一部分观众都希望能有好的文艺作品,来反映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展示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灿烂历史画卷。我们等待得太久太久,以至有人以为,要真实严肃,故事就不会好看了,这实在是一个误区。但我相信,这样的好作品终究会问世的。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6 17:43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临  终

李鸿章病逝于1901年11月7日,此时,距他代表清政府,同德、奥、比、西、美、法、英、意、日、荷、俄11国签订《辛丑条约》,恰好三个月。

签约前两天,李鸿章得了感冒,鼻塞声重,精神困倦。他是扶病前往西班牙公使馆签约的。从当时拍摄的照片看,他呈现出风烛残年的衰颓景象。持续一年极为艰难和屈辱的议和谈判,完全摧毁了他的健康。而签约之后,与俄国谈判从东三省撤退俄军的方案久拖不能定局,更使他焦虑万分。

10月30日,李鸿章去俄国使馆谈判,回来后病情加重。当夜,李鸿章胃部血管破裂,咳血半盂,色紫黑,有大血块。急请德国、美国大夫治疗,安排药剂和鸡汤、牛奶、米汤、锅巴粥等流质食物。
根据身边幕僚记录,11月1日,病人胃部感觉渐舒,能靠床坐,睡眠也安静。

5日,病情似乎更有好转。早上起床后,幕僚感到病人精神清爽。白天所谈,皆是公事时事。话多了,吐字有点不太清楚,精神也有些恍惚。事后想来,这正是回光返照的症状。晚间,李鸿章吃了少量梨汁、藕汁。半夜中感到他喉中有痰,呼吸带喘。

6日早晨,病情忽然转重。当他的老部下,直隶布政使周馥闻讯赶到贤良寺的时候,李鸿章已身着殓衣,处在呼之能应口不能语的弥留状态。延至7日中午,两目炯炯,瞠视不瞑。

周馥哭喊着:“老夫子有何心思放不下,不忍去耶?公所经手未了事,我辈可以办了。请放心去吧!”
李鸿章的嘴唇忽然喃喃翕动,欲语泪流。周馥一面哭号,一面用手抚其眼睑。李鸿章的双眼方才阖上。
作者: 风声鹤唳    时间: 2004-11-6 19:51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看了。大多数观众毕竟是外行人,看的是情节。真的作到完全符合历史却不失影视剧的可看性的确是不容易吧。


我找到了一篇文章 甲午中日战争110周年祭(点击进入)可以看看。


算是顶一贴:)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6 21:30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谢谢楼上XD 同时谢谢楼上的签名(鞠躬ing)

如果喜欢李鸿章,或者对李中堂大人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这个:
http://www.beiyang.org/lhz/mulu.htm

要看关于甲午战争的,看这儿(似乎没做完……):
http://www.beiyang.org/jwbn/tsjw.htm
作者: 风声鹤唳    时间: 2004-11-6 21:53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不客气哈~我不能承受鞠躬之重哈~~~~我把两个都加到收藏夹了明天就看,谢谢~~~~~

洋务运动的确是很有纪念意义的运动毕竟开辟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道路(我历史书背的最熟的一句呵呵),我也是上初二的时候突然就喜欢清的历史,不知道楼主
看过中央10台的清12帝的那个节目没有,挺不错的,可惜我只看到康熙就没时间看了~~~~~~
如果可以就交个朋友,我QQ331950041  :)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6 22:01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没看过……电视看得不多……

交朋友啊?我求之不得啊……可惜QQ最近不太用哈……

VeryCD有人发布了 纪念北洋水师 的纪录片,有兴趣可以去下载来看看:)

顺带说一下:风兄(可以这么称呼吧XD)的签名有误阿 严格说甲午战争的110周年纪念日是在明年的说  今年应该算是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XD
作者: liupeng8741    时间: 2004-11-6 22:05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我就是学文科的,好熟悉啊
作者: 海々Ooへοへ    时间: 2004-11-7 00:36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若这次历史考出来这些内容的题……重赏某叶~
作者: Beauty@love    时间: 2004-11-7 10:01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其实李中堂并没有做错什么……就算他不签条约,也会有人签的!!

小叶叶,老鼠好想你~~亲下%&241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7 10:10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老鼠好久不见了……

海你们要是能考出这些细节才怪……
作者: 风声鹤唳    时间: 2004-11-7 17:44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QUOTE=叶才三]没看过……电视看得不多……

交朋友啊?我求之不得啊……可惜QQ最近不太用哈……

VeryCD有人发布了 纪念北洋水师 的纪录片,有兴趣可以去下载来看看:)

顺带说一下:风兄(可以这么称呼吧XD)的签名有误阿 严格说甲午战争的110周年纪念日是在明年的说  今年应该算是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XD[/QUOTE]
谢谢指正哈,但是1984是旧历甲午年,故历史上称这次中日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但是战争结束和马关条约的确是1985年的。跨年的啊%&197 %&197 %&197 仔细想想战争爆发和进行到结束是1894-1895的确应该算1895年%&076 。

这贴沉了,应该有更多的人看看才对。
PS:那个网站在哪里啊。%&197



顶顶~~~~~~~~~~~~~~~~~~
作者: 叶才三    时间: 2004-11-8 14:48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www.verycd.com
Emule的下载站…… 最近正在备战期中考试烦死了……
顺便附上一篇最为我所不齿的文。我都奇怪这个作者到底对李了解多少?

作者:高一(4)班 林莹

  对于李鸿章的评论,向来是褒贬不一。他是苟延残喘的大清国的一大重臣。他的一生是可悲的他掀起的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但是,他的目光却是短浅的,他企图单纯靠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使国家富强,却没有自己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孰不知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强大,怎会把真正的技术传授给中国呢!
  他的一生更是可恨的。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当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时,是他,这个维护慈禧把持的那个小朝廷,竟发出了”如违令出战,虽胜变罪”。导致了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屈辱史又加重了。更令人气愤的是,在中法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搞敌,打败了法国侵略者。又是他,这个代表大清国的所谓爱国者,在中国战胜的时候,又下令避战求和,使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签定了那辱国丧权的《中法新约》,同时又使自己成了千夫所指的误国者。
  他的一生是极其可怜的。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回国时就被光绪帝给贬职了,在贤良寺里赋闲。就连在与伊藤博文的口舌之中也受到了耻辱。在《马关条约》前,他曾到伊藤家去诌媚说道:“长门乃人才荟萃之地。”伊藤语带讽刺,“比不上贵国的云南,安徽。”可是,不识时务的李鸿章,企图欲抑先扬,贬低伊藤:“湖南如同贵国的萨马斯,长门如同安徽,差的多了。”伊藤正在得意之时,岂容李鸿章提心吊奚落?毫不客气地说:“这次败的是中国,不是安徽。”李鸿章企图靠小智之术争口舌之利,却遭到了耻辱,呜呼,可怜可悲啊!
  李鸿章以反动卖国了一生,死后还遭到后人的不齿,中华民族的未来道路上,绝不允许再出现第二个李鸿章。
作者: 风声鹤唳    时间: 2004-11-13 19:21
标题: 回复: 洋务运动纪念-自强·进取·抗争  甲午海战110周年纪念
Emule的下载站可惜。等了6天(我住校痛苦ING)我没用过Emule~~~~~
不知道现在能不能顶哈,很少来柯哀。

感到义愤填膺。
呜呼,可怜可悲啊!

这句话对她自己说去啊。
呜呼,其真不知李中堂也!
我们班也有骂他的而且那些用词真是恶劣之极。不过去问语文老师的看法,语文老师的评价也不错~~~~问了一下,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认为李鸿章是好的:)高兴ING

他的目光却是短浅的

如果没有李鸿章,没有洋务运动,中国的觉醒不知又回后退多少年!


这个礼拜问老师,她说甲午战争大部分在1895(其间主要战役集中在1895,)而且战争纪念以《马关条约》签定日期为准~谢谢指正啊。

我们半期刚看到排名。为了直升努力ING~




欢迎光临 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https://bbs.aptx.cn/)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