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事务所专题-柯南20周年纪念事件簿
搜索
查看: 2290|回复: 10

[百科大全]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复制链接]

侦探助理

发表于 2006-6-11 16: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菌类植物的生活环境比较广泛,在水、空气、土壤以至动、植物的身体内,它们均可生存。菌类植物有单细胞的、多细胞的,其形态多种多样。其中有些体积很小,要借助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有些就比较大,肉眼可见。绝大多数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方式是异养的。异养就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菌类植物又包括细菌、粘菌和真菌三类。
  细菌是最小的植物,只有一个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认出它们:有的象小圆球(叫球菌),有的象短棍(叫杆菌),有的弯旋,还长有细毛(叫螺旋菌);它们的直径或长度,通常也只有0.2~5微米,往往要几千万个甚至一亿多个,才能布满一平方米的面积。在电子显微镜下,则基本上能看清它们的“内脏”,如细胞壁、细胞质、类细胞核及各种颗粒等。
  真菌的模样也怪有趣的。最微小的是酵母,在显微镜下呈椭圆形;我们日常所见五颜六色的霉菌,多为丝毛状,有些还长个小圆头;树林里最易见到的是木耳、冬菇、松蕈等,它们极象帽子或雨伞。真菌也会使动、植物得病,但某些真菌对人却有很多好处,例如,利用酵母制面包和酿酒,从霉菌中提取药物(如青霉素)等,有一类则可供食用,叫食用菌,如木耳、冬菇等。

食用菌类一般是指高等的大型真菌,就是俗称的广义上的蘑菇,食用菌类营养丰富,口味鲜美,但是如果没有和毒蘑菇区分好,误食有毒蘑菇,那很可能小命就不保了!所以,此贴只在让大家认识菌类植物,如果采集和食用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我国的食用药用真菌历史悠久,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我国已知食用真菌、药用真菌种类相当丰富。



蘑菇
Agaricus campestris L.: Fr.

编号JJZJ368中文学名蘑菇 拉丁学名Agaricus campestris L.: Fr.中文别名雷窝子(黑龙江)、四孢蘑菇分类地位担子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3-13cm,初扁半球形,后近平展,有 时中部下凹,白色至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毛状鳞片,干燥时边缘开裂。菌肉 白色,厚。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较短, 粗,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1-9cm,粗0.5-2cm,近光滑或略有纤毛,白色,中 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柱中部,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 圆形至广椭圆形,光滑,6.5-10×5-6.5μm。生态习性春到秋季于草地、路旁、田野、堆肥场、林间空地等,单生及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香港、台湾、西藏、陕西、甘肃、 山西、新疆、四川、云南及内蒙古等地区。经济用途可食用,能人工栽培和利用菌丝体深层发酵培养。属优良食菌。 含有维生素C、B1、PP等,经常食用可预防脚气病,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以及妇女在哺乳期间乳汁分泌减少,还可以预防毛细血管破裂,牙床及腹腔 出血,皮肤粗糙及各种贫血病症。本种产生野菇菌素(campestrin),对革兰氏阳 性菌、阴性菌有效。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及降低血糖的作 用。另外还有草酸(Oxalic acid,C2H2O4)等。 该菌实验抗性,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 据记载此菌还可产生甜碱(betaine)和胆碱(choline)等生物碱。

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 Hook.) Underwood

编号JJZJ1084中文学名木耳 拉丁学名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 Hook.) Underwood 中文别名黑木耳、耳子(甘肃陇南)、黑菜(黑龙江) 分类地位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胶质,浅圆盘形,耳形或不规则形,宽2-12cm,新鲜时软, 干后收缩。子实层生里面,光滑或略有皱纹,红褐色或棕褐色,干后变深褐色或 黑褐色。外面有短毛,青褐色。孢子无色,光滑,常弯曲,腊肠形, 9-(16)17.5×5-7.5μm。 生态习性生栎、榆、杨、榕、洋槐等阔叶树上或朽木及针叶树冷杉上,密 集成丛生长,可引起木材腐朽。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福建、台湾、河南、广东、 香港、广西、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海南等地区。 经济用途可食用,并能人工栽培。为棉麻、毛纺织工人的保健食用。《本 草纲目》中记载木耳治痔。性平,味甘,补血气,止血活血,有滋润,强壮,通 便之功能 。对小白鼠肉瘤的180的抑制率42.5-7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80%。据 刘波 《中国药用真菌》等书记载,应用附方为:
(1) 治寒温性腰腿疼痛 ;制成木耳丸(木耳625克,苍术、川椒、当归、杜仲、附子各62克,川牛膝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日服二次,每服一丸 。孕妇忌服。
(2) 治产后虚弱,抽筋麻木: 1) 木耳30克,用陈醋浸泡,分五、六次食用,日服三次。 2)木耳12克,千年健9克,追地风9克。先煎千年健、追地风、去渣、再煮入木耳加适量白糖,吃木耳喝汤,日分二次服下。 3)木耳15克,红糖、蜂蜜31克,蒸熟分三次服用。
(3) 治外伤引起的疼痛,血脉不通,麻木不仁,手足抽搐: 制成木耳散(木耳、当归各82克,川芎、牛膝、杜仲各6克,木瓜9克,乳香、没药各3克,共研细末,过箩)服用。成人每服6克,七至十二岁每服3克,日服二次。
(4) 治崩淋血痢 ,痔疮、肠风: 经常食用,每次15克,日服二次。
(5) 治白带过多: 木耳(炒)研成细末,每服9克,开火冲服,日服二次。
(6) 治便血,痔疮出血,子宫出血: 木耳15克 ,加冰糖30克炖食,日服二 次。
(7) 治反胃多痰: 大木耳七八个,煎汤服用,日服二次。
(8) 治误食毒中毒: 木耳30克,加白糖30克煮食。
(9) 治年老生疮久不封口: 将木耳用瓦焙焦,研末过箩。服时,两份木耳粉,一份白糖,加水调成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早晚各换一次。
(10) 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 木耳3克,清水浸泡一夜,干饭锅上蒸1-2小时,加入适量冰糖,于睡觉前服用。
(11) 治一切诸疮溃烂,无多脓血,不能结痂者。木耳一两,焙干研细末,白砂糖一两 ,和匀,以温水调敷之,敷之则结痂而愈,其效甚速[徐友琴(清· 光绪)《医方简明》]。


梭柄松苞菇
Catathelasma ventricosum (Pk.) Sing.

编号JJZJ146中文学名梭柄松苞菇拉丁学名Catathelasma ventricosum (Pk.) Sing.
Armillaria ventricosa Peck中文别名纱罗包、松苞菇(云南)、罗汉菌(四川)、松杉苞、梭柄乳头蘑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松苞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大型。菌盖宽7-20cm,初扁半球形,后伸展近扁平,白色至灰白色,有时带灰褐色,光滑,发亮,粘,边缘内卷并附着菌幕残片。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稍密,窄,延生,有时分叉,不等长。菌柄白色至污白色,中部膨大呈梭形,内实,长5-14cm,粗4-5.5cm。菌环生柄中部,白色,双层。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或带淡黄色,椭圆形至卵圆形,光滑,8-14×5.6-7.5μm。有颗粒状内含物。褶缘囊体近棒形,25-63×3-5μm。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松、杉林或混交林中地上单生。一般多生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松林地上。分布地区黑龙江、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针叶林区。经济用途此种个体大,肉肥厚,质细软,但味道较差。一般经热水烫煮凉水浸泡后炒食。西南地区多采食。此菌有可能与云南松、马尾松形成外生菌根。灵芝
Ganoderma lucidum (Leyss.: Fr.) Karst.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1071-2.html]编号JJZJ1071中文学名灵芝拉丁学名Ganoderma lucidum (Leyss. Fr.) Karst.拉丁别名Polyporus lucidum Leyss. Fr.中文别名赤芝、红芝分类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灵芝菌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半圆形,肾形或近圆形,木栓质,宽 5-15cm(栽培),厚0.8-1cm,红褐色并有油漆光泽,菌盖上具有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 ,边缘薄 ,往往内卷。菌肉白色至淡褐色,管孔面初期白色,后期变浅褐色 ,褐色,平均每毫米3-5个,柄侧生,与菌盖近垂直,少数偏生呈扇状,长 3-15cm,粗1-3cm,紫褐色,有光泽,担孢子褐色,卵形,9-12×4.5-7.5μm。生态习性生阔叶树伐木桩旁。引起木材白色腐朽。分布地区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香港、广西、四川、河南、湖南、湖北、陕西、甘肃、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经济用途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药用。可治神经衰弱,头昏、失明、肝炎、支气管哮喘等,还可治积年胃病和解毒菌中毒。对小白鼠肉瘤 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80%。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目前生产加工的保健或药用产品种类很多。
白蜡伞
Hygrophorus eburnesus (Bull.:Fr.) Fr.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53-2.html]编号JJZJ53中文学名白蜡伞拉丁学名Hygrophorus eburnesus (Bull.:Fr.) Fr.中文别名粘菰分类地位伞菌目、蜡伞科、蜡伞属形态特征子实体白色,一般较小。菌盖白色,后期带黄色,也有时带粉红色,扁半球形至平展,直径2-8cm,光滑,粘,湿时更粘。菌肉白色,中部稍厚。菌褶近延生,稀,不等长。柄细长,近柱形,长5-13cm,粗0.3-1.5cm,光滑,下部渐细,顶部有鳞片。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椭圆形,无色, 6-9.5×3-5μm。担子细长。生态习性夏秋季生阔叶林或混交林中地上,成群或近丛生。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区。经济用途此菌的菌丝体可以进行深层发酵培养,菌丝生长快。菌体含有粗蛋白、维生素,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可以作为家畜家禽的精饲料。 据记载此菌与栎等树林形成外生菌根。

金耳
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1097-2.html]编号JJZJ1097学名Tremella aurantialba Bandoni et Zang 别名黄木耳、茂若色尔布(藏语译名) 分类地位银耳目、银耳科、银耳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呈脑状或瓣裂状,基部着生于木上,8~15cm,宽7~11cm。新鲜时金黄色或橙黄色,于后坚硬,浸泡后可复原状。菌丝有锁状连合。担子圆形至卵圆形,纵裂为四,上担子长达125μm,下担子阔约10μm。孢子近圆形,椭圆形,3~5μm× 2~3μm。分生孢子梗瓶状,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3~5μm×2~3μm。 生态习性夏秋生于高山栎等阔叶树腐木,有时也见于冷杉倒腐木上,与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等有寄生或共生关系。 分布地区西藏、云南、四川、甘肃等。 经济价值在西藏东南部及其他产区群众有采食习惯。含有甘露糖、葡萄糖及多糖。可防癌抗癌。另有治肺热、气喘、高血压等作用。现已人工培养。此菌属木腐菌。(根据臧穆, 1989.)

焰耳
Phlogiotis helvelloides (DC.: Fr.) Martin
Guepinia helvelloides Fr.
Gyrocephalus rufus Bref.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1111-2.html]编号JJZJ1111学名Phlogiotis helvelloides (DC.: Fr.) Martin
Guepinia helvelloides Fr.
Gyrocephalus rufus Bref. 别名胶勺 分类地位木耳目、银耳科、焰耳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胶质,匙形或近漏斗状,柄部半开裂呈管状,高3~8cm,宽 2~6cm,浅土红色或橙褐红色,内侧表面被白色粉末,子实层面近平滑,或有皱或近似纲纹状,盖缘卷曲或后期呈波状,担子倒卵形,纵分裂成四部分, 担子部分细长,14~20μm×10~11 μm。菌丝长, 有锁状联合, 粗约1~3μm。孢子宽椭圆形,光滑,无色,9.5~12.5μm× 4.5~7.5μm。 生态习性在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有时近丛生。常生林地苔藓层或腐木上。 分布地区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浙江、湖南、湖北、江苏、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山西、西藏、青海等。 经济价值可食用。另外,据试验对小白鼠肉瘤180 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分别为70%和80%。

松乳菇
Lactarius deliciosus (L. ex Fr.) Gray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774-2.html]编号JJZJ774中文学名松乳菇拉丁学名Lactarius deliciosus (L. ex Fr.) Gray分类地位伞菌目、红菇科、乳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cm,扁半球形,中央粘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粘,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卜黄色。乳汁量少,桔红色,最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或老后变绿色。菌柄长2-5cm,粗0.7-2cm,近圆柱形或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孢子印近米黄色。孢子无色,广椭圆形,有疣和网纹,8-10(11)×7-8(9)μm。囊体稀少,近梭形,40-65×4.7-7μm。生态习性夏秋季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分布地区浙江、香港、台湾、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区。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柔和后稍辛辣,味好。往往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销售。另外报道子实体含橡胶物质。此菌是外生菌根菌,可与松杉、铁杉、冷杉、高山松、马尾松形成菌根。
褐环粘盖牛肝菌
Suillus luteus (L.: Fr.) Gray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685-2.html]编号JJZJ685学名Suillus luteus (L.: Fr.) Gray 别名土色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 分类地位伞菌目、牛肝菌科、粘盖牛肝菌属 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菌盖直径3~10cm,扁半球形或凸形至扁平,淡褐色、黄褐色、红褐色或深肉桂色,光滑,很粘。菌肉淡白色或稍黄,厚或较薄,伤后不变色。菌管米黄色或芥黄色,直生或稍下延,或在柄周围有凹陷。管口角形,每毫米2~3个,有腺点。柄长3~8cm,粗1~2.5cm,近柱形或在基部稍膨大,昔黄色或淡褐色,有散生小腺点,顶端有网纹,菌环在柄之上部,薄,膜质,初黄白色,后呈褐色。孢子近纺缍形,平滑带黄色,7~10μm×3~3.5 μm。管缘囊体无色到淡褐色,棒状,丛生,22~38μm×5~8μm。 生态习性夏秋季于松林或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地区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 经济价值可食用,产量大。便于收集加工。 此菌含有胆碱(choline)及腐胺(putrescine)等生物碱。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90%和80%。与落叶松、乔松、云南松、高山松等形成外生菌根。

灰环口蘑
Tricholoma cingulatum (Ahnfelt: Fr.) Jacobaoch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109-2.html]编号JJZJ109中文学名灰环口蘑拉丁学名Tricholoma cingulatum (Ahnfelt: Fr.) Jacobaoch中文别名灰蘑菇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口蘑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一般较小,灰色。菌盖直径3-6(7)cm,扁半球形初期至半 球形,边缘内卷,后期扁平至近平展,中部稍突,表面幼时稍光滑,渐呈明显的灰色至灰褐色鳞片。菌肉白色,变色不明显,具清香气味。菌褶灰白色,凹生,较密,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白色,后期稍变褐色,长3-7cm,粗0.5-1.2cm,有纤毛状鳞片,基部稍膨大而有时有白绒毛,内部松软。柄之上部有白色絮毛状菌环。担子长棒状,具四小梗。孢子印白色。孢子椭圆形,光滑,无色, 4-6.5×2.5-3.2μm。未见囊体。生态习性夏秋季生于落叶松、油松、云杉、柳等林中或混交林地上,群生、 散生或单生。分布地区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区。经济用途可食用。 此种与棕灰口蘑(T. terreum)、雕纹口蘑(T. scalpturatum)、 突顶口蘑 (T. virgatum)均相似,其差异是具有明显的菌环。 松口蘑
Tricholoma matsutake (S.Ito. et Imai) Sing.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118-2.html]编号JJZJ118中文学名松口蘑拉丁学名Tricholoma matsutake (S.Ito. et Imai) Sing.中文别名松蘑、松蕈、松茸、鸡丝菌(西藏)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口蘑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扁半球形至近平展,污白 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伏的丝毛状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或稍带乳黄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较粗状,长6-13.5cm,粗2-2.6cm,菌 环以上污白色并有粉粒,菌环以下具栗褐色纤毛状鳞片,内实,基部有时稍膨大。菌环生菌柄的上部,丝膜状,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光滑,宽椭圆形至近球形,6.5-7.5×4.5-6.2μm。生态习性秋季在松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或形成蘑菇圈。往 往和松树形成菌根关系。分布地区黑龙江、吉林、安徽、台湾、四川、甘肃、山西、贵州、云南、 西藏等地区,在福建和台湾产有台湾松口蘑(T. matsutake f. formosana Sawada)。经济用途此种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另外在西藏地区群众还将此菌火 烤后蘸盐吃,味道也很好。此菌在日本视为菇中之珍品,经济价值很高。由于生态习性特殊,目前人工栽培子实体未能成功,或处于半人工栽培状态。 据化学成分分析、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须的氨基酸 8种。含有了丰富的维生素B1、B2、C及PP。 松口蘑具有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之功效。子实体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1.8%,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该菌又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已知与赤松、黑松、高山松形成菌根。目前松口蘑在大量采集和外销的情况下,需要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需要加强对人工栽培的研究。[LEFT] [/LEFT]
粉紫香蘑
Lepista irina (Fr.) Bigelow Clitocybe irina (Fr.) Bigelow & Smith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240-2.html]编号JJZJ240中文学名粉紫香蘑拉丁学名Lepista personata (Fr.: Fr.) Sing. Tricholoma personatum (Fr.) Kummer中文别名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香蘑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0牗20牘cm,半球形至近平展, 藕粉色或淡紫粉色,较快退色至带污白色或蛋壳色,幼时边缘具絮状物。菌肉白色带紫色,较厚,具明显的淀粉气味。菌褶淡粉紫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4-7cm,有时达15cm,粗0.5-3cm,菌柄紫色或淡青紫色,具纵条纹,上部色淡,具白色絮状鳞片,内实至松软,基部稍膨大。孢子印淡肉粉色。孢子无色,椭圆形,具小麻点,7.5-8.2×4.2-5μm。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长成一条带或近似蘑菇圈。尤其在内 蒙古草原上可形成直径达20-40m的蘑菇圈。分布地区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区。经济用途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很好吃,是一种优良食菌。 另外,据记载与云杉、松、栎形成外生菌根。白黄蜜环菌
Armillaria albolanripes Atk.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247-2.html]编号JJZJ247中文学名白黄蜜环菌拉丁学名Armillaria albolanripes Atk.中文别名分类地位伞菌目、白蘑科、蜜环菌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3-10(125)cm,初期半球形或扁半 球形,后期呈近平展,黄色而向边缘黄白色,中部黄褐色,表面稍干,有小的近平伏的纤毛和鳞片边缘撕裂状。菌肉带黄色。菌褶直生至近离生,不等长,密,白色带黄色。菌柄长3-7.6cm,粗0.8-1.2cm,菌环以上白色其下为黄白色或带褐色,具有近似环状排列的鳞片。菌环膜质,边缘撕裂呈齿状。孢子印白色。孢子光滑,椭圆形,无色,6-8×4-5μm。生态习性夏秋季在针阔混交林地上群生可形成蘑菇圈。分布地区西藏东南部高山林区及秦岭西部。经济用途可食用。双环林地蘑菇

Agaricus placomyces Peck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379-2.html]编号JJZJ379中文学名双环林地蘑菇拉丁学名Agaricus placomyces Peck中文别名扁圆盘伞菌、双环菇分类地位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3-14cm,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近 白色,中部淡褐色到灰褐色,覆有纤毛组成的褐色鳞片,边缘有时纵裂或有不明显的纵沟。菌肉白色,较薄,具有双孢蘑菇气味。菌褶初期近白色,很快变为粉红色,后呈褐色,至黑褐色,稠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10cm,粗 0.4-1.5cm,白色,光滑,内部松软,后变中空,基部稍膨大,伤变淡黄色,后恢复原状。菌环边缘成双层,白色,后渐变为淡黄色,膜质,表面光滑,下面略呈海棉状,生菌柄中上部,干后有时直立在菌柄上,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光滑,5-6.5×3.5-5μm。褶缘囊体无色至淡黄色,棒状,丛生,18.8- 31 ×8-14μm。生态习性秋季于村中地上及杨树根部单生,群生及丛生。分布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南、台湾、香港、青海、 云南、西藏等地区。经济用途可食用,味道较鲜美,不过有记载具毒。 此种与有毒的黄斑伞很相似,唯后者菌盖边缘变为黄色,中部伤变黄色斑点,近表皮处及菌柄基部都可以变为黄色,菌环单层。误食后引起头痛、腹泻等反应。因此,采食时应特别注意。 此菌试验抗癌,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据记载此菌可利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LEFT]白林地蘑菇

Agarivus silvicola (Vitt.) Satt.

[/URL][URL=http://www.mushroom.gov.cn/shiitake/389-2.html]编号JJZJ389中文学名白林地蘑菇拉丁学名Agarivus silvicola (Vitt.) Satt.中文别名林生伞菌分类地位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形态特征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6.5-11cm,初扁半球形,后平展,白 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时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 7-15cm,粗0.6-1.5cm,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部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孢子印深褐色。孢子褐色,椭圆形到卵形,光滑,多数有一个油滴,5-8×3-4.5μm。褶缘囊体近洋梨形。生态习性夏秋季于林中地上单生到散生。分布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 云南等地区。经济用途可食用。菌肉厚,味道较好,但也有怀疑的记载,食用时注意。[/LEFT]

侦探助理

 楼主| 发表于 2006-6-11 17: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中国的毒蘑菇(毒菌)种类多,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在广大山区农村和乡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致死的报告。曾经被作为多发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长期以来鉴别毒蘑菇是人们十分关心的事。有关方面曾做了大量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但误食中毒者仍屡有发生。因为鉴别毒菌并不容易,所以唯一的办法,在野外最好不要轻易尝试不认识的蘑菇,同时不偏听偏信。必须在分辨清楚或请教有实践经验者之后,证明确实无毒时方可食用。如果吃了蘑菇发生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千万不可大意。

  我们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种类型:


  (1)胃肠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状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黄粘盖牛肝菌和粉红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有80余种。


  (2)神经精神型:已知有60余种。中毒症状是精神兴奋,精神错乱或精神抑制等神经性症状。如毒蝇鹅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3)溶血型:主要症状是在1-2天内发生溶血性贫血,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4)肝脏损害型:引起这类中毒有关的种约20余种。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外,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


  (5)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


  (6)光过敏性皮炎型:我国目前发现引起此类症状的是叶状耳盘菌。


  值得提及的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中,人们发现鹅膏菌毒肽对真核生物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专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笔毒肽对肌动蛋白具有束缚作用。它们被用于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毒蘑菇-大鹿花菌:

子实体较小至中等大,菌盖直径8.9-15cm。呈不明显的马鞍形,稍平坦,微皱,黄褐色。菌柄长5-10cm,粗1-2.5 cm,圆柱形,较盖色浅,平坦或表面稍粗糙,中空。在针叶林中地上靠近腐木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吉林、西藏等地区。可能有毒,毒性因人而异,不可食用。



毒蘑菇-赭红拟口蘑:

又称赭红口蘑。


  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cm。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cm,粗0.7-3cm,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


  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


  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陕西、广西、四川、吉林、西藏、新疆等地区。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


毒蘑菇-白毒鹅膏菌:

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cm,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梢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cm,粗2-2.5cm,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


  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此蘑菇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毒蘑菇-毒鹅膏菌:

又称绿帽菌、鬼笔鹅膏、蒜叶菌、高把菌、毒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边缘无条纹,菌盖初期近卵园形至钟形,开伞后近平展,表面灰褐绿色、烟灰褐色至暗绿灰色,往往有放射状内生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白色,细长,圆柱形,长5-18cm,粗0.6-2cm,表面光滑或稍有纤毛状鳞片及花纹,基部膨大成球形,内部松软至空心。菌托较大而厚,呈苞状,白色。菌环白色,生菌柄之上部。


  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主要分布在南方的江苏、江西、湖北、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此菌极毒,据记载幼小菌体毒性更大。该菌含有毒肽(phallotoxing)和毒伞肽(anatoxins)两大类毒素。中毒后潜伏期长达24小时左右。发病初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此后1、2天症状减轻,似乎病愈,患者也可以活动,但实际上毒素进一步损害肝、肾、心脏、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接着病情很快恶化,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谵语、面肌抽搐、小腿肌肉痉挛。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肝、肾细胞损害,黄胆,急性肝炎,肝肿大及肝萎缩,最后昏迷。死亡率高达50%以上,甚至100%。对此毒菌中毒,必须及时采取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治疗措施。


  云南民间还利用毒伞的浸煮液杀红蜘蛛。该菌的子实体提取液对大白鼠吉田肉瘤有抑制作用和具有免疫活性。该菌是树木的外生菌根菌,与松、支杉、栎、山毛榉、栗等树木形成菌根。

又称哈蟆菌、捕蝇菌、毒蝇菌、毒蝇伞。

  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菌柄较长,直立,纯白,长12-25cm,粗1-2.5cm,表面常有细小鳞片,基部膨大呈球形,并有数圈白色絮状颗粒组成的菌托。菌柄上部具有白色腊质菌环。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成群生长。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此蘑菇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使用阿托品疗效良好。此菌还产生甜菜碱,胆碱和腐胺等生物碱。


  该菌可药用,小剂量使用时有安眠作用。子实体的乙醇提物,对小白鼠肉瘤180有抑制作用。所含毒蝇碱等毒素对苍蝇等昆虫杀力很强,可用于森林业生物防治。


  据记载,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及雅库将人曾用作传统的节日食用菌。一般成人食一朵后便会产生如痴似醉的感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享受。印度用它作为魔术师的药剂。在一些国家民间被作为一种安眠药物。 我国东北地区将此毒菌破碎后拌入饭中用来毒死苍蝇,甚至毒死老鼠及其它有害动物。另外毒蝇伞表面的鳞片脱落后,往往与可食用的橙盖伞相似,采食时需注意区别。在德国民间将此菌浸入酒中,用以治风湿痛。


  该菌含丙酸,可用于制造丙酸盐用作防腐剂、香料脂、人造果子香等。此菌属外生菌根菌。与去杉、冷杉、落叶松、松、黄杉、桦、山毛榉、栎、杨等树木形成菌根.
毒蘑菇-细环柄菇 :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3-7cm,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白色,中央有褐色鳞片,向边缘有短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em,粗0.3-0.6cm,白色,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

  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苏、云南、广东、香港、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


  可食用,但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又称摩根小伞。

  子实体大,白色。菌盖直径5-25(30)cm,半球形,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菌盖部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离生,宽,不等长,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褶缘有粉粒。菌柄圆柱形,长10-28cm,粗1-2.5cm,纤维质,表面光滑,污白色至浅灰褐色,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有香气。菌环膜质,生柄之上部。

 夏秋季生林中或林缘草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香港、台湾、海南等地。
此菌普遍被认为有毒,不宜食用。其外形特征与高大环柄菇相似,明显区别是后者菌褶白色,可食用。
毒蘑菇-细褐鳞蘑菇: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0cm,初期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平或稍凸,表面污白色,具有带褐色、黑褐色纤毛状小鳞片,中部鳞片灰褐色,边缘有少量菌幕残物。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灰白至粉红色,最后变黑褐色,较密,不等长,离生。菌柄圆柱形,长6-12cm,粗0.81cm,污白色,表面平滑或有白色的短细小纤毛,基部膨大,伤处变黄色,内部松软。菌环薄膜质,双层,生柄的上部,白色,上面有褶纹,下面有白色短纤毛。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
分布于河北、香港等。
该菌有毒,有很强的石碳酸气味,食用后引起呕吐或腹泻等中毒症状。此菌外形特征接近于双环林地蘑菇,但此种幼时菌盖顶部不呈四方形,菌盖鳞片细小。
毒蘑菇-毛头鬼伞:

又称鸡腿蘑(河北、山西)、毛鬼伞。

  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cm,高9-11cm,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cm,粗1-2cm,光滑。


  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可甚至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甚至抑制其菌丝的生长。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


  该蘑菇一般可食用。但含有石碳酸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毛头鬼伞可人工栽培,不过因为成熟快,容易出现菌褶液化,必须掌握采摘时间。还可以用菌丝体进行深层发酵培养。
毒蘑菇-半卵形斑褶菇:

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4cm,有时可达 8cm,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粘,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cm,粗0.4-1.2cm,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

  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台湾、甘肃、陕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多见于高山牧场。此种在[U]青藏高原[/U]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草原却未发现。


  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毒蘑菇-毒粉褶菌"

又称土生红褶菌。

  子实体较大。菌盖一般污白色,直径可达20cm ,初期扁半球形,后期近平展,中部稍凸起,边缘波状,常开裂,表面有丝光,污白色至黄白色,有时带黄褐色。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老后粉或粉肉色,直生至近弯生,稍稀,边缘近波状,长短不一。菌柄白色至污白色,往往较粗壮,长9-11cm,粗1.5-3.8cm,上部有白粉末,表面具纵条纹,基部有时膨大。


  夏秋季在混交林地往往大量成群或成丛生长,有时单个生长。


  分布于我国吉林、江苏、安徽、台湾、河南、河北、黑龙江等地区。


  有毒,不可食。误食中毒后,潜伏期短的约半小时,有时长达6小时,发病后出现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跳减慢、呼吸困难、尿中带血,中毒症状往往近似含有毒伞肽的毒伞。抗癌试验表明,此菌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100%,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100%。


  属树林外生菌根菌,可与栎、山毛榉、鹅卫枥等树木形成菌。


毒蘑菇-介味滑锈伞:

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表面光滑,粘,初期扁平球形,后期中部稍突起,深蛋壳色至深肉桂色,直径一般5-12cm,边缘平滑。菌肉白色。菌褶浅锈色,稍密。菌柄柱形,长约10cm,粗1-2cm,污白色或带锈黄色。

  夏秋季常生在针阔叶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吉林、云南、陕西、山西等地。


  有强烈的芥菜气味,口尝有辣味。有毒,不宜食用。


毒蘑菇-粪锈伞:

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粘,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4.5cm,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cm,粗0.2-0.3cm,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

  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山西、四川、云南、江苏、湖南、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福建、广东、新疆等地。


  怀疑有毒,不可食。
毒蘑菇-美丽粘草菇:

子实体中等大,白色,菌盖直径6-10cm,初期近圆形,后期近平展。菌肉白色。菌褶白色变粉红色。菌柄细长,长6-15cm,粗0.6-1.3cm,圆柱形。菌托苞状而大。

  夏秋季生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吉林、新疆、香港等地。


  有毒,不可食用。


毒蘑菇-毛头乳菇:

又称疝疼乳菇。

  子实体中等。菌盖深蛋壳色至暗土黄色,具同心环纹,边缘白色长绒毛,乳汁白色,不变色,味苦。菌盖直径4-11cm,扁半球形,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这缘内卷 。菌肉白色。菌褶直生至延生,较密,白色,后期浅粉红色。


  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四川、广东、甘肃、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


  此种蘑菇有毒,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引起胃肠炎或产生四肢末端剧烈疼痛等病症。还有含毒蝇碱等毒素等的记载。但在苏联地区生长的可食用。子实体含橡胶物质。属外生菌根菌,与区、榛、桦、鹅耳枥等树木形成菌根。


毒蘑菇-臭黄菇:

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

  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粘至粘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cm,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cm,粗1-2.5cm,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


  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


  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区。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可药用。制成“舒筋丸”可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为70%。该菌子实体含有橡胶物质,可能利用此菌合成橡胶。属外生菌根菌,与榛、桦、山毛榉、栗、铁杉、冷杉等树木形成菌根。


毒蘑菇-白黄粘盖牛肝菌:

子实体较小。菌盖直径1.5-9cm,半球形,表面粘,白色,淡白色或带黄褐色,老后呈红褐色,幼时边缘有残留菌幕。菌肉白色,后渐变淡黄色。菌管直生或弯生,白色。管口小,近圆形。每毫米3-4个,有腺眼。柄长4-6cm,粗0.8-1.5cm,柱形,基部稍膨大,内实,初白色,后与菌盖同色,有腺眼。

  夏秋季于松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


  分布于我国辽宁、吉林、云南、香港、辽宁、陕西、西藏、四川、广东等地。


  食后往往引起腹泻,但经浸泡、煮沸淘洗后可食用。属外生菌根菌,与松等形成菌根。


毒蘑菇-粉红枝瑚菌

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

  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分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cm,宽5-10cm,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枝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


  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


  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四川、西藏、安徽、云南、福建等地。


  不宜采食,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冼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对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80%,而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70%。


  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6-6-11 18: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蘑菇做火锅和烧烤都很好吃啊~~~~~~~~哈哈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东之工藤

发表于 2006-6-11 18: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好多啊,....大都没吃过...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发表于 2006-6-11 18: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同3楼><
蘑菇炸吃也很好吃><
蘑菇怎么吃都好吃...:027: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小学生

发表于 2006-6-12 00: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好东西啊^^
顶上去方便版主评分.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最后的银色子弹

发表于 2006-6-12 08: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在下平日里只识金针菇....惭愧中.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东之工藤

发表于 2006-6-12 1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整理辛苦了呢。。这个看来还蛮有用的

很爱吃蘑菇,坐下来好好研究研究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版主

发表于 2006-6-12 10:3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很好吃的~~~嘿嘿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见习侦探

发表于 2006-6-12 18: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记得前两年的夏天广州发生过好几起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

毕竟蘑菇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中几乎随处可见,总有人随便摘来吃

不过拿蘑菇煲汤味道还真不错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侦探助理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23: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06.6.11][天文生物探索部](生物组)食用菌类大全与毒蘑菇鉴别

蘑菇味美,但不能乱吃。原则上,鲜艳漂亮的蘑菇肯定有毒,是警戒色;不鲜艳的蘑菇不一定没有毒,不能随便乱吃,不是专业人员,想吃蘑菇还是到市场买吧,总比自己采摘的保险多了。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 沪ICP备05038770号 )

GMT+8, 2025-1-27 02:24 , Processed in 0.059547 second(s), 20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