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快捷导航
事务所专题-柯南20周年纪念事件簿
搜索
查看: 39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感想] 浅析《柯南》剧场版的票房高升

[复制链接]

侦探

16

主题

7

好友

276

积分

 

升级
16%
昵称
大山
帖子
748
精华
3
积分
276
威望
17
RP
628
金钱
465 柯币
人气
1979 ℃
注册时间
2014-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顶楼
发表于 2018-6-5 15:22:2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从30亿、40亿,到60亿……近些年来,刷新系列票房纪录早已成为《柯南》剧场版的家常便饭,日前夺下七周票房冠军的M22《零的执行人》更是剑指80亿大关。这不禁令人疑惑,究竟是何种力量,催生着《柯南》剧场版票房的节节高升,势不可当?

        在论述分析以前,笔者需要澄清几个广为流传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物价飞涨与电影产业发展​

        不少人认为,《柯南》近年来电影票房的增长可归结为通货膨胀和电影业界的整体发展,这实际上是我们用中国的经济环境理解日本经济现象的结果——中国经济仍处于中高速增长​时期,通货膨胀现象明显,而日本已成为通货紧缩国家。十余年来,日本2D电影平均票价一直稳定于1200-1300日元之间,而年度电影总票房收入整体增长亦只有两成左右(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新片数量的增多)。[1]因而,《柯南》近些年的票房高涨,绝对是超越日本经济环境和电影业整体态势的“爆炸性”增长。

        误区二:口碑越差,票房越高?

        近些年来,关于《柯南》剧场版的种种争议愈演愈烈,每年《柯南》剧场版一旦在网上流出,一大片差评的声音是少不了的。把近年《柯南》剧场版口碑的每况愈下与票房的屡创新高相比,的确显得怪异。但仔细分析下,我们便不难发现个中缘由:我们所听到的差评,大多是由中国的观众发出的;而构成剧场版票房的消费主体,则无疑是日本观众,说白了就是“在中口碑每况愈下,在日票房节节高升”。虽然在日也有如M19一般引起一片差评的“雷作”(雅虎评分:3.15/5),但是在中被诟病为动作大片的M20这样的后期剧场版,在日却有相当高的评价(雅虎评分:4.17/5)。[2]可见,口碑变差并不是与票房上升成因果关系的。而《柯南》剧场版近6年票房的增长态势,也不可能脱离良好的口碑实现,因此这样的观点从逻辑上看也是显然不成立的。

       而据笔者的实际观察,《柯南》剧场版近年来的票房高升,并不是“打鸡血”式的奇迹现象,而是制作方根据当代的社会特点,在定位、情节和宣发等方面全方位成功编排而促成的巨大商业化成就。

       因素一:碎片化的信息设计

       这点因素也是目前相关讨论中,最为频繁被提及的一点。在阅读平台电子化的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日益盛行,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单位信息的容量越发萎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则成为了获取广泛受众的关键点。《柯南》剧场版所采取的方式,便是将原本就已不甚精巧的情节架构越发片段化,而穿插在各个场景切换之间的衔接区位的动作戏便是其中的一个明显标志——即便它如何被广泛地诟病,我们都不能否认,动作戏是一个将镜头语言高度浓缩、快速表达的优选途径。快节奏、鼓点强劲的配乐和密集、夸张的动作,本质上都是将信息高度压缩的处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息轰炸”战术,让我们的大脑一下子接受大量的信息,进而在感官上产生了刺激感。实际上,不仅是动作戏,诸如场景切换的加快、用于主事件的叙述笔墨越发减少、支线增多等情节构成方式的改变,都是《柯南》剧场版基于碎片化阅读时代的习惯、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可能抓住观众注意力的调整。

M20.gif
(感官冲击感强的动作戏设计)

        因素二:“角色本位”的营销策略

        这点因素在许多相关讨论都被人所忽略,事实上,我认为这正是推动《柯南》剧场版近年票房高升的最重要因素。在个人价值观被高度重视的当下,人们热衷于发现个体的形象价值,因而,比起一个完整而曲折的情节,一个形象立体而有讨喜的人物更能作为审美移情的集中对象,进而更有力、更稳定地俘获更多的观众。《柯南》剧场版在近些年,便针对这样的审美风潮在营销上作出调整——即把当年剧场版的焦点认为放在“第二主角”的位置进行重点宣传,并达到了相当不错的效果。M19基德登场,《柯南》举行了诸如“基德偷走TV下集提示”这样的联动宣传,但仍只是小试牛刀;M20虽然登场人物众多,但制作组则是把宣传重点对焦到了最贴近时下审美的“赤安”上,并推出了一系列的相关版权绘;事实上,在观影体验中着重角色表现的情况在M20也得到明显增加;M21则更是趁着愚人节办起“名侦探平次”的换主角活动,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当然,让角色宣传的效应登峰造极的莫过于今年M22的“安室效应”——从版权绘,TV的ED登场,再到外传漫画全方位宣传,不仅是将剧场版票房推向新高,更在各行各业掀起巨大反响。[3]当然,“角色宣传”能够达成如此显著的效果,归根到底还是源于《柯南》原作的精髓——即突出的人物描写,这曾经让《柯南》在本世纪初段红极一时,而在当下女性本位的“偶像审美”风靡之时,制作组将剧场版中的男性角色放大宣传处理,便打造出了这样“第二主角”的营销策略——事实上,这是对《柯南》原作进行商业化继承的成功模式,这成功让《柯南》与粉丝经济发生碰撞,进而引发直接而稳定、大面积的规模经济效应。当然,这样的继承实际上并非完全忠于原作,而是会顺应市场实际需要而做出微调,例如M20的赤安肉搏戏中,原本安室在原作是相对冷静的角色,但在M20则将其性格描写更为冲动化了。

零的日常.jpg
(“另起炉灶”的外传漫画《零的日常》)

        因素三:粉丝群经济能力的提高

        这实际上是附带于因素二产生的。M20与M22在日本雅虎的评价数大抵相当(现今为止),但M22的动员人次则明显高于M20,仔细浏览一下M22相关的推特,便发现M22的观影群中“n刷”的现象尤为明显——有的甚至达到了惊人的“30刷”,可以说“n刷”力量对近年来《柯南》剧场版的票房增长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这背后大致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当年《柯南》的低龄受众迎来了经济独立;而是剧场版本身的制作与宣发倾向粗实其受众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粉丝化倾向。

BaiduShurufa_2018-6-5_13-38-16.jpg
(”31刷“M22的日本粉丝)

       当然,剧场版本身的票房高涨也会给剧场版迎来更高的关注度,例如今年M22战胜全球票房冠军《复联3》便在海外引起相当热烈的讨论。

票房冠军.jpg
(《柯南》,一枝独秀的日本票房周冠)

       总而言之,作为本质上彻头彻尾的商业化动画剧场版,《柯南》制作方一直在寻求着更为合适的商业化途径,而近年来的票房高涨,则是制作组准确把握时代环境,结合《柯南》作品自身特点成功迎合市场受众的结果。至于说,为什么这样的变化没能同样地迎合中国的观众?我想这是局限于《柯南》在中国的知名度,这使得《柯南》在国内的受众群体更新缓慢,《柯南》因而在中国失去了与最能代表当下娱乐产业审美倾向的受众进行充分交流接触的机会,进而使得作品的变化的不到大多数粉丝的认同——事实上,笔者询问身边一些同样是今年才开始看《柯南》的人,他们则大多不认为剧场版的质量有何下滑,动作戏有何弊病。所以,《柯南》剧场版近些年的票房高升,并非是其内容“跑偏”的产物,而使其在一以贯之的商业化探索上取得的成功结果。

参考资料:

[1]​日本1955年来电影票房收入及票价数据

[2]《零的执行人》日本雅虎评分情况

[3]关于“安室效应”的整理与汇总

特别鸣谢:

文中部分配图引用自“蜀黍-霁月”。

已有 1 人评分RP 收起 理由
红安计划 + 5

总评分: RP + 5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手机版|Archiver|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 沪ICP备17027512号 )

GMT+8, 2024-5-7 19:00 , Processed in 0.03761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