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事务所专题-柯南20周年纪念事件簿
搜索
查看: 2523|回复: 50

[推理谜题]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复制链接]

觉醒的小五郎

发表于 2005-11-4 23: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某年某月某日……N个人带了6只狗去北极探险,因为路上的灾难,N个人死了N-2个,而且食物都没了。幸存下来的2人只好吃狗肉。在除夕那天,2个人都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第二天,他们的皮肤一条条剥落,头发一把把掉下来,而且全身乏力,经常昏昏欲睡。过了一个星期,梅尔兹死了,莫森在日记里面写道:“我显然是缺乏营养,全身溃烂,指尖冻疮溃烂,鼻子粘膜脱落,唾液腺失去作用,全身脱皮”
28天以后,N个人的探险队仅仅剩下莫森一人回来,科学家对他病症的研究以及动物的研究,终于在十年以后找出了他们的得病原因。
问:他们得了什么病?怎么得病的?
提示:
1、狗
2、爱斯基摩人
3、梅尔兹是素食主义者,很少吃肉的~而莫森则不是
他们肯定是中毒了,吃了什么东西而中毒(汗……再提示就直接说答案算了……)

杯户小学生

发表于 2005-11-4 23: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缺少維生素C????
汗……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侦探助理

发表于 2005-11-5 01: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寒~~我也想说缺少维C的~~
不过看到最后说肯定是吃了什么中毒= =|||
而且却维C短期内也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
嗯~~继续考虑~~嗯~~越来越发现自己脑袋里东西少了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禁止发言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5-11-5 04: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觉醒的小五郎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1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反正……我是不能给提示了~
加油哈……
徒弟也来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中学生

发表于 2005-11-5 12: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估计是吃了狗的某个部位而中毒,至于是什么我就不得而知了.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小学生

发表于 2005-11-5 14: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缺乏营养,维生素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5 19: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刚到,小小看了一下
希望不是狗肉加巧克力吧?汗。。。。。。
等我写完作业就来猜~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5 20: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北极的主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印第安语),3000多年前到北极地区,传说是蒙古族的后代。目前,在世界上约有8万人,多住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丹麦)、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谁是北极真正的主人?

  虽然地理区域分布广阔,但人口稀少的北极土著民族,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首先在人种学上,他们就像美洲的其他土著民族一样,都具有蒙古人种的典型外表特征――矮个子、宽鼻梁、直黑发、黄皮肤;其次,各土著民族间在文化上也是大同小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载体。”

  北极地区的各土著民族,不论他们生活在西伯利亚、欧洲还是北美洲,他们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例如,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以及西伯利亚的部落民族所穿的雪鞋都很相似;在宗教上,普遍信奉萨满教,这是多见于狩猎采集部落中的宗教信仰。漫长的几千年间,北极土著民族几乎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与外界接触甚少,因而保持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方式的许多特征。

  种种迹象表明,除了拉普人,北极地区的大多数土著居民起源于单一地区,人类学家一般认为这个地区就是中亚。

  今天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总人口已经有900万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迁移来的南方居民。这些在北极土著民族眼中的“文明外来人”,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后来居上,成了实际统治整个北极地区的力量。但是尽管如此,无论谁都无法否认,真正的北极居民应该是在这里与严寒搏斗了几千年的土著民族。这些民族称自己为因纽特人、因纽皮特人、萨米人(又称拉普人)、戴尼人等等,尽管每个民族的语言不同,或者使用的词汇不同,但这些名称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人”。

  人种学家以语系为依据将北极土著民族划分为:阿撒巴斯卡人,如北美的一些印第安人;阿尔贡琴人,如生活在加拿大渥太华河一带的部落印第安人;通古斯一曼楚人,如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土著民族。如果从文化特点划分,又可将他们叫做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鄂温克人、萨米人、楚科奇人等。不论怎样称呼,他们都是北极地区真正的主人。北极土著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地理分布非常广阔,围绕着北冰洋海岸四周的陆地、岛屿,他们的足迹散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属于7个国家:前苏联、美国、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岛)、瑞典、挪威和芬兰。纬度分布范围大约在北纬60~80°之间,主要集中在北纬60~75°之间的地区。生活在北极地区最南部的是北美印第安人,最北部的是极地爱斯基摩人。

  几千年来,这些部落民族自由驰骋在北极辽阔的冰原上,一直过着无拘无束的游牧、游猎的原始生活,他们本来不属于哪个国家,更不接受任何人的统治。他们只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社会学家和律师把他们描述为“第四世界”的人。只是到了16世纪后,西方白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占有了他们的土地和资源,他们渐渐落人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同一个民族被人为地分属为几个国家,如爱斯基摩人分属4个国家――前苏联、美国、加拿大、丹麦;萨米人分属前苏联、挪威、瑞典、芬兰。

    土著居民居住在北极地区至少有100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共有20多个民族,一直过着近乎游牧渔猎的原始生活。直到1825年以前,北极居民基本上还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处在一种完全的天然状态之中。



  研究爱斯基摩人的古人类学家通常将欧亚大陆北部的北极地区称作旧世界。由于地域广阔,历史悠久,该地区的古人类又渐渐演化出一些语言和文化上各不相同的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种族有:生活在亚洲大陆东北角的楚科奇人和散布在西伯利亚东部北冰洋沿海一带的雅库特人。这是西伯利亚北极地区中最大的两个民族,后者来自中亚靠南的地方,进入北极的时间比较晚。他们住在木头房子里,使用铁器,把原来饲养马匹和牲口的传统变成饲养驯鹿。而且,他们不像其他民族那样完全处于原始共产制状态,而是具有一种近乎封建社会的首领制度。因此,相比之下,雅库特人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北极民族似乎先进了一步,而这也是他们较晚进入北极的一个有力证据。分布在北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涅涅茨人,纯粹靠打猎为生,包括到北冰洋捕杀鲸和海豹。而在雅库特和涅涅茨人之间,还有一个在数量和地域分布上都比较小的民族,那就是鄂温克人。鄂温克人在生活习惯上也介于上述两大民族之间,既能饲养驯鹿,又是捕猎能手。他们经常与雅库特人发生冲突,但同时也依靠雅库特人供给他们铁器。以上几个民族都是亚洲人。虽然涅涅茨人有点介于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但其主要特征仍然是黄种人。只有生活在欧洲最北端的拉普人才是真正的白种人。他们又分东拉普、北拉普和南拉普,主要以养鹿为生,也兼营捕鱼、打猎和少量的农业。这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欧洲人(尼安德特人)的后裔。

  所有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的文化传统都非常相似,属于某种共同的白色寒冷文化。他们的文化传统从数千年前几乎一成不变地延续到20世纪。他们是地球上生活条件最艰苦的民族。严寒、暴风雪及食物匮乏常常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但他们又是世界上最乐天安命,最和平善良的人。在爱斯基摩人聚居的地方,生活带有强烈的原始公有制色彩。男人崇尚渔猎本领,具有强烈的养育和保护整个部族的责任感,真诚地认为猎获物应当平等地归于所有同类。他们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因为自私或不道德的行为被部族排斥于社会生活之外。在某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交换妻子的风俗,对儿童则毫无例外地格外宠爱。拉普人绝大部分以放牧驯鹿为生,全家终年跟着鹿群奔波迁居,而驯鹿则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全部物质基础。因而称拉普人的文化是“驯鹿文化”。苔原上的部族捕猎未驯化的北极驯鹿、麝牛及其他动物。北冰洋沿岸的部族则捕猎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有时也猎杀北极熊。他们身穿鹿皮衣,住海豹皮帐篷,在水中乘坐海象皮划艇,在冰雪中靠驯鹿或北极狗拖拉雪橇。

  到本世纪70年代,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不少于十几万人,以后由于矿产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北极地区20年来戏剧化地迅速繁荣起来。现在真正的爱斯基摩人大约只有15万人,但进入这一地区的外来者却已经有700多万人,而且还在迅速地增加。大批现代移民涌入极区,新兴城镇拔地而起,这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几乎淹没于当代文明之中。面对从南方远道而来的现代陌生人,纯朴的爱斯基摩人几乎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放弃了渔猎,专门加工毛皮以向现代人换取工业品,却又对毛皮价格的浮动感到莫名其妙。他们因为自己的文化受到蔑视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但是不管怎么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的确今非昔比,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在20年的时间里,从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巨大的文化反差也同时打乱了爱斯基摩人固有的心理平衡,他们对人生和前途的信心失去了支点,于是出现了酗酒和暴力。处于工业开发区的爱斯基摩人则几乎完全改变习俗,投身于工矿企业,成为与外来人一样的工人或雇员。70年代苏联的北极人口(60oN以北)已达550万,加拿大有150万,而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首府朗伊尔城(78o14′N),常年过冬人口已达1200人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5 2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北极的主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印第安语),3000多年前到北极地区,传说是蒙古族的后代。目前,在世界上约有8万人,多住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丹麦)、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和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谁是北极真正的主人?

  虽然地理区域分布广阔,但人口稀少的北极土著民族,在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首先在人种学上,他们就像美洲的其他土著民族一样,都具有蒙古人种的典型外表特征――矮个子、宽鼻梁、直黑发、黄皮肤;其次,各土著民族间在文化上也是大同小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载体。”

  北极地区的各土著民族,不论他们生活在西伯利亚、欧洲还是北美洲,他们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例如,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以及西伯利亚的部落民族所穿的雪鞋都很相似;在宗教上,普遍信奉萨满教,这是多见于狩猎采集部落中的宗教信仰。漫长的几千年间,北极土著民族几乎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与外界接触甚少,因而保持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方式的许多特征。

  种种迹象表明,除了拉普人,北极地区的大多数土著居民起源于单一地区,人类学家一般认为这个地区就是中亚。

  今天生活在北极地区的总人口已经有900万左右,但其中绝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迁移来的南方居民。这些在北极土著民族眼中的“文明外来人”,数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后来居上,成了实际统治整个北极地区的力量。但是尽管如此,无论谁都无法否认,真正的北极居民应该是在这里与严寒搏斗了几千年的土著民族。这些民族称自己为因纽特人、因纽皮特人、萨米人(又称拉普人)、戴尼人等等,尽管每个民族的语言不同,或者使用的词汇不同,但这些名称都包含一个共同的意思,那就是:“人”。

  人种学家以语系为依据将北极土著民族划分为:阿撒巴斯卡人,如北美的一些印第安人;阿尔贡琴人,如生活在加拿大渥太华河一带的部落印第安人;通古斯一曼楚人,如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些土著民族。如果从文化特点划分,又可将他们叫做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鄂温克人、萨米人、楚科奇人等。不论怎样称呼,他们都是北极地区真正的主人。北极土著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地理分布非常广阔,围绕着北冰洋海岸四周的陆地、岛屿,他们的足迹散布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北冰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分属于7个国家:前苏联、美国、加拿大、丹麦(格陵兰岛)、瑞典、挪威和芬兰。纬度分布范围大约在北纬60~80°之间,主要集中在北纬60~75°之间的地区。生活在北极地区最南部的是北美印第安人,最北部的是极地爱斯基摩人。

  几千年来,这些部落民族自由驰骋在北极辽阔的冰原上,一直过着无拘无束的游牧、游猎的原始生活,他们本来不属于哪个国家,更不接受任何人的统治。他们只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社会学家和律师把他们描述为“第四世界”的人。只是到了16世纪后,西方白人进入他们的世界,占有了他们的土地和资源,他们渐渐落人殖民者的统治之下,同一个民族被人为地分属为几个国家,如爱斯基摩人分属4个国家――前苏联、美国、加拿大、丹麦;萨米人分属前苏联、挪威、瑞典、芬兰。

    土著居民居住在北极地区至少有10000多年的历史了。他们共有20多个民族,一直过着近乎游牧渔猎的原始生活。直到1825年以前,北极居民基本上还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处在一种完全的天然状态之中。



  研究爱斯基摩人的古人类学家通常将欧亚大陆北部的北极地区称作旧世界。由于地域广阔,历史悠久,该地区的古人类又渐渐演化出一些语言和文化上各不相同的民族。其中人数较多的种族有:生活在亚洲大陆东北角的楚科奇人和散布在西伯利亚东部北冰洋沿海一带的雅库特人。这是西伯利亚北极地区中最大的两个民族,后者来自中亚靠南的地方,进入北极的时间比较晚。他们住在木头房子里,使用铁器,把原来饲养马匹和牲口的传统变成饲养驯鹿。而且,他们不像其他民族那样完全处于原始共产制状态,而是具有一种近乎封建社会的首领制度。因此,相比之下,雅库特人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北极民族似乎先进了一步,而这也是他们较晚进入北极的一个有力证据。分布在北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涅涅茨人,纯粹靠打猎为生,包括到北冰洋捕杀鲸和海豹。而在雅库特和涅涅茨人之间,还有一个在数量和地域分布上都比较小的民族,那就是鄂温克人。鄂温克人在生活习惯上也介于上述两大民族之间,既能饲养驯鹿,又是捕猎能手。他们经常与雅库特人发生冲突,但同时也依靠雅库特人供给他们铁器。以上几个民族都是亚洲人。虽然涅涅茨人有点介于欧洲人和亚洲人之间,但其主要特征仍然是黄种人。只有生活在欧洲最北端的拉普人才是真正的白种人。他们又分东拉普、北拉普和南拉普,主要以养鹿为生,也兼营捕鱼、打猎和少量的农业。这是北极土著居民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欧洲人(尼安德特人)的后裔。

  所有北极地区土著居民的文化传统都非常相似,属于某种共同的白色寒冷文化。他们的文化传统从数千年前几乎一成不变地延续到20世纪。他们是地球上生活条件最艰苦的民族。严寒、暴风雪及食物匮乏常常直接威胁到他们的生命。但他们又是世界上最乐天安命,最和平善良的人。在爱斯基摩人聚居的地方,生活带有强烈的原始公有制色彩。男人崇尚渔猎本领,具有强烈的养育和保护整个部族的责任感,真诚地认为猎获物应当平等地归于所有同类。他们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因为自私或不道德的行为被部族排斥于社会生活之外。在某些村落,至今仍保留着交换妻子的风俗,对儿童则毫无例外地格外宠爱。拉普人绝大部分以放牧驯鹿为生,全家终年跟着鹿群奔波迁居,而驯鹿则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的全部物质基础。因而称拉普人的文化是“驯鹿文化”。苔原上的部族捕猎未驯化的北极驯鹿、麝牛及其他动物。北冰洋沿岸的部族则捕猎海洋哺乳动物和鱼类,有时也猎杀北极熊。他们身穿鹿皮衣,住海豹皮帐篷,在水中乘坐海象皮划艇,在冰雪中靠驯鹿或北极狗拖拉雪橇。

  到本世纪70年代,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不少于十几万人,以后由于矿产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北极地区20年来戏剧化地迅速繁荣起来。现在真正的爱斯基摩人大约只有15万人,但进入这一地区的外来者却已经有700多万人,而且还在迅速地增加。大批现代移民涌入极区,新兴城镇拔地而起,这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几乎淹没于当代文明之中。面对从南方远道而来的现代陌生人,纯朴的爱斯基摩人几乎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放弃了渔猎,专门加工毛皮以向现代人换取工业品,却又对毛皮价格的浮动感到莫名其妙。他们因为自己的文化受到蔑视而愤怒,却又无可奈何。但是不管怎么说,爱斯基摩人的生活的确今非昔比,已经相当现代化了。在20年的时间里,从原始的传统生活一跃而进入了现代文明,其速度之快和变化之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巨大的文化反差也同时打乱了爱斯基摩人固有的心理平衡,他们对人生和前途的信心失去了支点,于是出现了酗酒和暴力。处于工业开发区的爱斯基摩人则几乎完全改变习俗,投身于工矿企业,成为与外来人一样的工人或雇员。70年代苏联的北极人口(60oN以北)已达550万,加拿大有150万,而挪威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首府朗伊尔城(78o14′N),常年过冬人口已达1200人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5 20:2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参考部分: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我们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而宇宙间的地球只有一个。她是我们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要珍惜她,了解她,爱护她,万万不可把一个空气清新、生机盎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地球,变成一个像月亮一样没有生命、没有色彩、没有声响的岩石和荒野。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世界最终懂得她面临着或者联合起来或者毁灭的时候,当世界由于主权国家取得一致方面的进步过于缓慢而感到难以忍耐的时候,我们就会走向‘自然保护国际。”在这里可以借用《国际歌》中的一句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七月九日乘火车离开列宁格勒(后来恢复原名彼得堡),经过波兰和东德,十一日到达联邦德国北部的美丽城市——威廉港。在苏联一直陪同我们的沙夏,知道马霞爱吃黑面包,临别时送给我们一个大面包。途中在火车上没有机会兑换卢布和马克,我们两人三天就啃了这个黑面包。车上还不供应开水,吃到最后,就跟啃皮带差不多。在联邦德国境内换乘三次火车,不过好像比在北京换公共汽车还方便,旅客少,不出站台,时间衔接好,还有免费供旅客使用的手推车。
    威廉港濒临北海黑尔戈兰湾,原是一个海军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毁灭。经过战后的建设,现在已是一个崭新的城市。宁静、绿化和优美的建筑,构成了这个城市的特色。我发现街道旁还留着一个巨大的堡垒,不过战争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绿树、青苔和攀援植物已经把这个不协调的怪物,装饰成一种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品。
    我们要访问的瓦登海国家公园办公室,就设置在这个城市的一栋漂亮的楼房里。前来车站迎接我们的是这个国家公园的副主任鲁佩特,一位友好热情、办事认真的女士。她曾经应聘在上海同济大学教过书,所以对中国客人怀有特殊的感情。她向我们介绍,这栋楼原来是一所学校,因为城市人口是负增长,没那么多孩子上学,学校停办了,就把房子让给了国家公园。我留意观察了一下,这个城市安静,人少,车少,还看不到建筑工地,应该说主要得益于人口的减少。
    瓦登海是指沿着丹麦、西德和荷兰西部和北部的浅海区域。它面对着浩瀚的北海,拥有一连串大小不等的岛屿,其中有17个较大的岛有人居住,还有更多的小岛没有居民。沿着海岸有一些盐滩和地质古老的悬崖,从这里入海的重要河流有埃姆斯河、威悉河和易北河以及一些支流小河是欧洲最大的海湾区。毗邻海湾的潮汐水位差大约在1米至4米之间,落潮时就出现大范围的潮汐平原,约占这个区域面积的三分之二。瓦登海国家公园就设置在这个区域的西德境内,面积240000公顷。这里除了港口是城市景象以外,其余都是以海岸、海岛为特点的森林、草滩、沼泽和沙丘等自然区域,所以这里是欧洲著名的海岸鸟类的栖息地,也是北海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区。早在20年代就设立了以保护鸟类为中心的自然保护区。7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保护环境的热潮,这里经过多次讨论,最后于1987年正式建为国家公园,是当时联邦德国五个公园之一。
    在鲁佩特女士的陪同下,我们乘车考察了海岸的各种自然区域,也乘船考察了河流、近海和海岛,看到了大批的鸟群和海豹,并参观了他们的一些保护和宣传教育设施。可以看出,他们在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感到最头痛的问题,是这里的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通过河流与海域,联系到许多国家的国际问题。这个地区处在欧洲两大河流——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汇集着来自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瑞士、荷兰等国的各种污染源。据说光是德国和荷兰就有一千多万人口饮用来自莱茵河的水,而现在莱茵河的污染程度比1949年严重20倍。再说这里北邻丹麦,西邻荷兰,国际海运中带来的油污和垃圾,已成为海洋生物的灾难。从70年代起,这里就发现很多的死鸟。检验它们的羽毛,主要是死于油污。还有些鱼船的网挂在暗礁上,只好剪断遗弃海中。海豹或其他动物被裹在这些网中,挣脱不开,最后困死在海中。尤其是去年以来,发现海豹面临着世界性的灾难,迅速蔓延着一种病毒引起的死亡。这种情况以这片海域最为严重。这个国家公园从去年四月到我们访问期间,已经发现死亡了2000多只。有些母海豹带病,小海豹刚刚生下来就死了。十二日下午我们的船停舶在港湾的时候,就发现一只刚刚两周龄的死海豹。为什么会出现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现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污染所致,有的说是因为气候异常,还有的说分析病毒证实,是北极狗传染的。
    总之,对这些无法控制的国际因素,他们感到实在无能为力。譬如他们提出组织小船专门收集国际海运船只的垃圾,但由于收费的问题,有些国家不愿意负担。联邦德国只好自己先行试验。鲁佩特女士也告诉我们,国际合作的问题已开始引起一些国家的关注。譬如1985年在不来梅、1987年在伦敦就相继举行过讨论北海污染问题的国际会议。和瓦登海国家公园相邻的丹麦、荷兰也相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为了共同保护这片海域,三个国家还组成了联合办公室。这些工作虽然是刚刚开始,但已经迈出了国际合作的第一步。
    在欧洲,几个国家共处一脉山、共濒一片海、共用一条河的情况相当多,如一脉阿尔卑斯山跨越了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六个国家,一条莱茵河流经了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荷兰等六个国家,许多污染根本就没有国境的界限,所以上游应该对下游负责,上风应该对下风负责,自己的行动应该对左邻右舍负责……。能够迈出这一步,是非常可贵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我们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而宇宙间的地球只有一个。她是我们的摇篮,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的天堂。她很大,但不是无边无涯;她很美,但不是青春永在;她很富饶,但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我们要珍惜她,了解她,爱护她,万万不可把一个空气清新、生机盎然、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地球,变成一个像月亮一样没有生命、没有色彩、没有声响的岩石和荒野。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Worldwatch Institure)名誉所长莱斯特·勃朗(L.R.Brown)说过,世界正处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拯救地球的战斗,将成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旋律。前苏联有位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世界最终懂得她面临着或者联合起来或者毁灭的时候,当世界由于主权国家取得一致方面的进步过于缓慢而感到难以忍耐的时候,我们就会走向‘自然保护国际’。”在这里可以借用《国际歌》中的一句歌词:“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提取部分:
在鲁佩特女士的陪同下,我们乘车考察了海岸的各种自然区域,也乘船考察了河流、近海和海岛,看到了大批的鸟群和海豹,并参观了他们的一些保护和宣传教育设施。可以看出,他们在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们感到最头痛的问题,是这里的自然保护区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通过河流与海域,联系到许多国家的国际问题。这个地区处在欧洲两大河流——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汇集着来自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瑞士、荷兰等国的各种污染源。据说光是德国和荷兰就有一千多万人口饮用来自莱茵河的水,而现在莱茵河的污染程度比1949年严重20倍。再说这里北邻丹麦,西邻荷兰,国际海运中带来的油污和垃圾,已成为海洋生物的灾难。从70年代起,这里就发现很多的死鸟。检验它们的羽毛,主要是死于油污。还有些鱼船的网挂在暗礁上,只好剪断遗弃海中。海豹或其他动物被裹在这些网中,挣脱不开,最后困死在海中。尤其是去年以来,发现海豹面临着世界性的灾难,迅速蔓延着一种病毒引起的死亡。这种情况以这片海域最为严重。这个国家公园从去年四月到我们访问期间,已经发现死亡了2000多只。有些母海豹带病,小海豹刚刚生下来就死了。十二日下午我们的船停舶在港湾的时候,就发现一只刚刚两周龄的死海豹。为什么会出现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现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污染所致,有的说是因为气候异常,还有的说分析病毒证实,是北极狗传染的。

精炼部分:
有些母海豹带病,小海豹刚刚生下来就死了。十二日下午我们的船停舶在港湾的时候,就发现一只刚刚两周龄的死海豹。为什么会出现海豹大批死亡的现象,现在众说纷纭。有的说是污染所致,有的说是因为气候异常,还有的说分析病毒证实,是北极狗传染的。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5 2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10楼仅供参考,不与题相关多大的,呵呵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中学生

发表于 2005-11-5 20:2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我生物不太好,这题考只是单纯的科普知识?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5 20: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我老爸说是皮炎......寒啊..........怎么可能?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觉醒的小五郎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22: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皮炎……………………汗……
题目更改了一点点…………
各位,加油哈……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推理爱好者

发表于 2005-11-6 16: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N个人带了6只狗去北极探险,因为路上的灾难,N个人死了N-2个,而且食物都没了。幸存下来的2人只好吃狗肉。在除夕那天,2个人都出现了不舒服的症状

因为路上的灾难,N个人死了N-2个
显然狗也挺不多大住吧。我猜狗也是因为路途的奔波而体力大大消耗,营养大大短缺(食物都没了,看来狗食也没了的呢)吃了狗肉也没营养-----解释没营养。再来说,我猜狗一旦奔波过度是不是会在体内产生某种毒素呢,亦或是本来就有的呢?毕竟人被狗咬了都怕得狂犬病之类的,去医院看看,打点预苗什么的,我想是这个了吧(这里不包括提示中的爱斯基摩人,所以正确性不大,仅供参考什么的..本人不报太大希望..嘿嘿)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中学生

发表于 2005-11-6 16: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吃生肉使得狗体内的寄生虫病传染给了人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觉醒的小五郎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19: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晕……文章里面没有说到吃生肉…………
加油…………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觉醒的小五郎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9:0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没人么?来人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已经把答案告诉我姐姐了……顺便再改改题目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中学生

发表于 2005-11-10 11: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很久没有出题了……来一个~

呜......告诉姐姐都不告诉我......不公平......!师兄你偏心哦......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 沪ICP备05038770号 )

GMT+8, 2025-1-24 02:28 , Processed in 0.050433 second(s), 2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