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事务所专题-柯南20周年纪念事件簿
搜索
查看: 984|回复: 0

写下一些话——《BBC North & South》以及《Camille Claudel》

[复制链接]

觉醒的小五郎

发表于 2007-2-5 13: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呃,比较随性地分别写了写看完这两部片子以后的感觉,完全主观。



温婉相融——BBC North & South



这是一个讲述南与北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融和、理解和爱的故事。它让我屡次动容。

不壮观也不华丽,然而我喜欢这样的。对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和Wives & Daughters,我开始有了更多的信心。她很聪明地通过当时英国社会的生产力以及发展,将南方与北方通过景象展现出来:南方,玛格丽特的豪斯顿,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景象,这也得益于南方温暖的气候,于是南方主要发展农业,人们生活闲适,就像气候一样慵懒;北方则是给人一种草木不生的感觉,冬天路面上的雪和深色的砖形成鲜明对比,什么都是硬邦邦冷冰冰的,甚至有些“狂野”(引用某夫人的话),桑顿先生的脸也是棱角分明。然而就像看到柯林·弗斯的达西迷人而带有沉醉地微笑时,看到桑顿最终有了释然、也同样沉醉、幸福的笑容时,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挺世俗地为这是个喜剧而感到高兴。

1.玛格丽特

BBC里的女主人公都不是现今大众所认可的那种美,然而都带着性格、带着柔和、带着永远都看不尽的气质。玛格丽特也是这样。她很可爱,起码我看到她圆圆的脸蛋微微笑起来,就这么感到。“理解”这个主题,在她身上表现得最全面,在理解与接受了以后,她完全地融入了进去。从南方到北方,她进行的是一种历史课上所说过的“民族大融合”。虽然不存在民族上的问题,但的确是一种涉及到文化、地域以及生存的融合。我觉得这是一个十分优美的处理,展现“工业化”,并没有弄得像男作家们笔下的那么生硬、壮阔而没有人情。当玛格丽特第一次遇见桑顿,在那个纺织工车间里,我和她一样,打开那扇门,被那门后的景象给震动了。美,真美,四处飘散的棉絮就像白雪一样,几百台机器同时工作着,架着白色的棉布。我感到,这是一种对于创造工业革命成果的劳动人民的赞赏。可玛格丽特却看到了“一点都不像个绅士”的桑顿先生,他出手打人的景象可不是任何女士都想看的。而玛格丽特也不知道他的愤怒是为了整个工厂的人的生命。再美的景,在桑顿留给她的坏印象下,她写信给表姐伊蒂丝说:“I think I've seen hell. It's all white, snow whie....”多么有意味的句子,在一片白色飘絮中音乐进行着,我爱极了第一集的结尾。

玛格丽特的不卑不亢与善良让她完成了这一项融合,也成就了她生命中的幸福。她是个聪明的姑娘,可能也是受了好思考的父亲的影响。但她喜欢主观臆断,看事物不全面,又是个大胆、感情强烈的人。有时候觉得玛格丽特就像是自己,那些缺点和优点。我看到她对警官撒起慌来的样子,真的是感到自己在说话了。想做好事,又不自觉会做错很多事,但最终稳稳当当生活在那里了。

2.桑顿

他自始至终都善解人意。我的确是这么认为的。由于童年的变故他知道人世的很多。在工业革命时期有个有良心讲原则的雇主真是那一带人的庆幸了,然而工人们居然还要罢工。因为他是主人,主人被穷人误解,是正常的事。他理解了玛格丽特,理解了希金斯。最终他居然能够凭着那股爱跑到豪斯顿,摘下那朵花,真是让人格外感动。令人更加感动的是他居然把那朵花带在身边,交到玛格丽特手上。火车站,真可能使他们的宿命。玛格丽特和哥哥的拥抱造成的误会是在火车站——那样漆黑的夜晚,他们偏偏都在火车站。最终玛格丽特去米尔顿回来、桑顿去豪斯顿回来,列车就这样停在站台上,两人相遇。

还有一个令我格外感动的场面。就是玛格丽特乘马车离去时,桑顿站在门前,说:“Look back, look back at me....”那神情,那语气,太有意味了。然而玛格丽特没有回头。这是让我十分遗憾的。但也许是情节的缘故,按照一般道理,如果玛格丽特回头了,桑顿就要冲上去了,故事也会这样草草结束。

3.桑顿太太

桑顿先生的母亲桑顿太太是个我十分喜欢的角色。她不喜欢玛格丽特,并且表示过要恨她。这都是由于她对儿子的爱。只有玛格丽特才能把她的约翰从她身边带走。知道桑顿太太怎样把约翰培养成这样坚强、果断、明智的人以后我就开始喜欢这位母亲了。她拥有高度的尊严,却绝不是那些肤浅无知的富太太的狂妄自大。她有责任感,答应了玛格丽特的母亲要把玛格丽特当作女儿一样劝诫就说到做到,尽管她恨那姑娘。面对家业的跌宕,她有非凡的镇定。她担心的不是钱,而是自己的儿子约翰。她说,母亲的爱坚如磐石。她就是这样的母爱的奉献者。和她的儿子一样,有着大勇的一个人物。

4.希金斯

看这位人物要一直看下去,这样就会越来越喜欢。

刚开始他站在讲台上,对着一对工人说那些煽动性的话语,“We'll all stick together!”、“Strike!”,这让人有些不大喜欢。因为站在主人公桑顿的立场上,工人罢工是极其糟糕的一件事。然而看到后来就知道,他强调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工会,是一种大众化的利益。要干什么事都好好地干。罢工时坚定地罢工,工作时认真地把事情完成。但当家里有妻子和六个孩子要养活的人控诉他没有人性时,我突然感到任何罢工行动的残忍性。希金斯虽然看上去是个莽汉子,圆圆的脸上却充满了爱和关怀。他和玛格丽特一家的友谊、对女儿贝西的爱,都让人感动。贝西死时他是那样柔和平静。不出声地落泪。每一次将女儿揽入怀中,都是小心翼翼、充满父爱。他最后和桑顿的关系变得那么好,真是让人欣慰。

又一部没有所谓“坏人”的作品。但对于每个人,作品都强调了让旁观者加以足够的理解去看待。因此会发现其中有足够的爱。在四处都是冰冷砖头的米尔顿,却有着直率洒脱的情感。这剧也涉及了工业革命带给环境的影响。染坊里的紫色燃料流进运河,河水都变紫了。许多细节的处理都很出色。能看到桑顿先生后来竟然那样满怀深情,而玛格丽特几乎有些傻了,感觉比看到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结局要有意思许多。在看这剧之前,我一直以为是两人永远的离别。但我更加喜欢他们之间的这种互相理解,而不是达西和伊丽莎白的。

盖斯卡尔的原著写得很长。如果我能够坚持把Wives & Daughters的原著读完的话,应该也有信心去读North & South。发现其实她的故事也都很简单,但North & South的社会性更加强烈,而这通常都是跟地域性紧密相联的。

觉醒的小五郎

 楼主| 发表于 2007-2-5 13: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写下一些话——《BBC North & South》以及《Camille Claudel》

她被毁灭——1988 Camille Claudel






我不相信她疯了。只是头脑和心灵的一部分已经被剥夺掉、毁灭掉,那本应当留给爱的部分,已经一片狼藉,支离破碎了!为什么会这样!我痛恨Rodin!我甚至痛恨雕塑!她被毁了,上帝赋予她激情与才华,而她却偏偏碰上了Rodin!我痛恨这份爱!夹在他们之间十五年,生生地将她推向狂乱的爱!

中国对于电影标题的翻译早已让我无法忍受。明明是《卡米耶·克劳戴尔》,却偏偏被戴上了《罗丹的情人》的帽子。在此尤其成为了打击与侮辱。Camille此生想要摆脱掉的人就是Rodin。她难道想要做情人吗?如果是这样,那她又何必离开,又何必让自己白白断送!又是一位在才华与个性上冲至高处的女子,却没有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这是在La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以后,又一次无比地喜爱一部法国电影。然而看完Double Vie之后的是惋惜,感受到了一种生命与灵魂的东西在,古意大利语的高歌让我看到了美的升华与让人怔怔回想许久的东西。然而Camille Claudel结束后,我却是突然之间的悲伤、痛苦、愤恨,全部涌来。才知道自己是那么爱Camille,这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然而她走向了毁灭,在漫长的痛苦中辗转,受尽折磨。真想狠狠地痛哭一场!

我知道,在Rodin开始吻摆好姿势的Camille的裸露的肩时,我就开始憎恨他了。

Camille对于艺术的才华并不是我最爱的。当我看到在黑暗中,她气喘吁吁拿着铲子偷偷挖泥,装进箱子里,然后像个男人一样果断地扛起,顶在右肩上,一口气跑进工作室,泡茶,和泥,创作,我就感到内心的悸动,就像要冲过去拥抱这种熟知的感觉。她对于自己的所爱的激情,追求得果决与勇敢,做起事来干练、毫不含糊。她不在乎自己的家庭怎样怎样,那时候的女子怎样怎样,她只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是的!当她完完全全地用自己的全部去追求雕塑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所以从那一刻起我开始爱她,就像热爱手足一样。哪怕她在墙后一把把Rodin推在墙边,一头钻进他的怀抱,然后毫不犹豫又迷失一切地和他相吻,我感到,这是多么有意志的她!敢爱、敢恨,Camille可以说是个自私的女人,然而是我极度赞赏的那种自私。

丝毫不会有责备、有埋怨,虽然我永远都会觉得Rodin这样的男人绝不值得爱,尤其是在他大她二十多岁的时候。她知道他是个情场老手,著名的雕塑家,处于名利双收的位置,但当她知道自己爱他时,就会不顾一切。

但他不属于她。爱到极致的女人通常都无法忍受这个,尤其当她把一切都给了他——肉体、灵魂、艺术,全都臣服于对他的爱情之下,他却表示无法摆脱其他女人时,她的那一部分开始崩溃。粉尘呼喇喇地落下,刺入眼里,钻心地疼。像个孩子般地落泪,却垂死一般地开始了恨的旅程。

因此Camille之后独立创作的作品,都是充满了炎凉、孤寂、仇恨、挣扎。Rodin也说她“在创造死亡,创造痛苦”。可那一切都是因为他!他也只不过是一个俗人而已,乐于周旋于社交场,享受着各种名利。他究竟有什么值得Camille付出她的青春、她的艺术、她的一生!

她和猫儿作伴;她用榔头敲毁自己的那些作品;她扑倒在那一个石膏像上痛哭——她创作它时第一次碰见Rodin,那时才华横溢,充满了热情与理想。

我绝不饶恕Rodin所谓的曾经对Camille的爱,哪怕我看到了下面的这段资料:

1932年, Eugène Blot 给卡蜜耶写了一封信,信里提到了她的作品《乞求者》,他说:“有一天,罗丹来拜访我,我看到他突然在这座雕像前停下,久久地凝视,轻轻地抚摸着它,哭了。是的,他哭了,象个孩子一样。今天,在他去世13年后,卡蜜耶,我可以说:他真正爱过的人,只有你......"

Un jour que Rodin me rendait visite, je l'ai vu soudain s'immobiliser devant ce portrait, le contempler, caresser doucement le métal et pleurer. Oui, pleurer. Comme un enfan. Voilà quinze ans qu'il est mort. En réalité, il n'aura jamais aimé que vous, Camille, je puis le dire aujourd'hui......

Camille……那个在夜色中匆匆行走,一身黑色衣着却显凌乱的Camille;那个扎着长长飘带,戴着漂亮草帽的Camille;那个躺在弟弟身边,跟他说诗歌与理想的Camille;那个和Jessie一起创造,一起笑,一起扇着扇子的Camille……当她被关进开往疯人院的车,这一切都在我眼前闪过。我知道,她没有疯。当她在五月写信给弟弟Paul,说出的那些话,我就知道,她没有疯。还是那个有理性有头脑的她。只是当她提到“Rodin怕我回去,Rodin的诡计”时,我就知道,一定是写的时候又触及到了她被毁灭的那一部分。

一个女人的爱,被彻底毁灭的时候,全部的她也就被送往毁灭了吧。我突然又痛恨起那个无情的社会来了。Camille,她的艺术,怕是只有父亲和Jessie真正懂得。

感谢Isabelle Adjani,她这样出色,演绎了这样的美。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 沪ICP备05038770号 )

GMT+8, 2025-1-24 08:27 , Processed in 0.055913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