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不来此,最近写新兰文无能,只有写文评代之。搜肠刮肚不过1000余字。不过对于《广岛24小时》,是真的有爱无限。 废柴爬走…… ——————————————————————————————————— 人生何止如初见
——写给《广岛24小时》
在广岛,没有什么是“已知”的。
玛格利特•杜拉斯,《广岛之恋》
初读《广岛24小时》,并不是在事务所。锦绣文章辗转遍地,如同秋天的红叶。来到事务所时作者已息影多时。但我总想要为此文写点什么。并非是崇拜雀跃,也难说是什么彻骨下泪的感动。只是惊叹于这样的一种存在:它是情节平坦,语言清澈,然一读而不忘。如果有哪篇文章,可看作那段情感的凝练而非延伸或注脚,我不需犹豫,认定是它。
《广岛24小时》中有对原著的精心背离。未曾见到冗长的青梅竹马时光,亦没有什么猜测、忐忑、少年情事。他们仍是他们,不过素不相识,出场时都站在某种严峻的十字路口,有所期待,有所不为,然而彷徨无助。然后如同快镜头扫过半生,他们的生命迅速纠结缠绕,难舍难离。这种压缩,居然没有漏掉任何关键词。纯净、信任、保护、安慰、心有灵犀,暖色。甚至还有,推理。我们在那个10年仍未讲完的故事中找到的,在这24小时的舞台上都能找到。或曰人生便是相遇,于是在此以相遇演绎一生。他们一天生活的截面,焕发出复杂玲珑的光彩,如同包裹在水晶中的微型世界。
《广岛24小时》中更有对现实的精心镶嵌。难道还有比广岛更适合的背景么?战国时代毛利元就的旧邑,如果历史走慢半拍,或许那里会是日本的首都。不过历史向来匆匆,也很残酷。于是广岛成了一座神奇而复杂的城市,“广岛就是重生”,在广岛没有什么已知。难道还有比秋天更适合的季节么?温暖忧伤的一线之间,城市吹过萧索的空气,饱含失落与希望。还有比那场地震更加适合的结尾么?无论解作是爱情见证还是痛苦象征,我们在神思动摇之际,不由得相信那两个人真的存在。他们是我们的同代人,走过我们也可能走过的街巷,他们感情激荡的拥抱中止在那一刻。那一刻在历史上可查可考,那一刻在去此不远的2003年。
《广岛24小时》是不可复制的奇迹。有这样巧思明慧而深心眷注的作者,且诸般灵感荡来庭际,才能揉成此篇。它有童话的光泽,也有现实的纹理,是真实也是梦想,是礼赞也是挽歌。它忧伤而不绝望,痛苦而不凄凉。它未曾许诺,也决不欺骗。它是爱情与勇气最明媚的肖像,却并不因此离我们都过的人生分外遥远。它摆脱了一个故事笨重的肉体,却复述出那个故事动人的灵魂。它外表温文而不张扬,却亭亭净植,不可追及。
纳兰性德惆怅而吟,人生若止如初见。所以如此,正因为人生决不止初见。真实的人生凡俗纷扰,初遇的美好难以存留。而童话的人生明艳太过,有时不免成为甜美的毒药。如何才能让我们相信而又迷醉,清醒而不失梦想?《广岛24小时》是关于一场浓缩于相遇的人生,和改变人生的相遇。在这里,初见是真,而不止于此。除却描绘我们为之抛洒感叹的爱情,它或许还无意中讲述,那些不完美,那些无奈,那些附着在我们人生气球上的沉重沙袋,以及或许能超越这些的,精神的翅膀。
[ 本帖最后由 witcat 于 2007-9-4 23:5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