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事务所专题-柯南20周年纪念事件簿
搜索
查看: 739|回复: 5

[百科大全]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附细胞生物学扫盲)

[复制链接]

侦探助理

发表于 2009-10-5 20: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名美国科学家。


他们分别是:


                Jack W.Szostak                                                  Carol W.Greider               




Elizabeth H.Blackburn


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



端粒:

发现于1938年,发现者为Muller

是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用显微镜可以见到的呈条状的物质。


端粒控制了细胞的衰老,它随着细胞的分裂越来越短,正常细胞每完成一次细胞分裂都会丢失一部分端粒。

端粒的缩短会使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因此正常的细胞是无法完成无限传代的。

正常的细胞在体外培养一般无法超过50代,正是由于端粒损耗的原因。

然而端粒并不是消极的存在,它的存在对人体细胞分裂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端粒与寿命:

理论上说,细胞的寿命决定于端粒的长度和端粒DNA在体内的消减速度。但有资料表明,有一些动物有较长的端粒而寿命


不长,如老鼠的端粒长达50 Kbp150 Kbp,而人只有15 Kbp,但人比老鼠寿命长得多。在酵母细胞中也发现,酵母


细胞分裂24代之后会死亡,但老年细胞没有发现端粒的明显缩短。所以端粒对细胞寿命的影响有多大尚难定论。




端粒酶:


在1985年由Blackbun(右1)实验室在四膜虫细胞核提取物中首先发现并纯化。


是一种逆转录酶,顾名思义,也就是用来逆转录生成端粒的。


端粒酶能维持端粒的长度,从而延缓细胞的老化,是细胞走向不老的关键步骤。


除干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外,正常细胞中均无法检测到端粒酶的活性。


但是在一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癌细胞)中可以检测的端粒酶的活性,这些突变的细胞可以无限增殖正是这个原因。




端粒酶发现的意义:


大多数事实证明,端粒、端粒酶与细胞寿命直接相关,且端粒酶的激活和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也有十分密切的关

系。因此,如何合理地控制端粒的长度,控制端粒酶的激活和抑制,以达到延缓衰老和防癌、治癌的目的,将会是一项意

义深远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 本帖最后由 pδ8x47961 于 2009-10-5 20:2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

最后的银色子弹

发表于 2009-10-5 20: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剛剛QQ上看到這則消息了。。。。
以後仆要學習的內容啊。。。。。
這學期糾結的生化。。。。頭痛啊。。。。。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名侦探

发表于 2009-10-5 20: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诺贝尔奖还是很严谨的,记得我学生化那会儿端粒和端粒酶已经很热门了,现在才把诺贝尔奖给他们。
另:有时候诺贝尔奖评奖委员会也会犯晕,比如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光电理论,而不是相对论;再比如中国的结晶牛胰岛素,应该那年的诺贝尔奖给中国科学家的……
再另:aptx4869估计就是应用了端粒酶的知识,细胞凋亡是不是和端粒控制的DNA衰亡有关,DNA都没有了,细胞也自然会挂……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禁止访问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10-5 2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杯户小学生

发表于 2009-10-6 12: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端粒酶。。。生化里面还是很重要的东西。。。当年学这个没少花功夫。。。
向科学家致敬!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最后的银色子弹

发表于 2009-10-6 1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呀?这个东西被证明是存在的了么...前段时间上生物的时候老师说端粒什么的还是假说呢(不过就算是假说也相当强悍啊..这样解释普通细胞分裂代数有限的原因

TO 3L:好像说中国那次是用团体申报的来着,诺贝尔奖最多只颁发给三个个人,不接受团体申报于是牛胰岛素那个被卡掉了...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 沪ICP备05038770号 )

GMT+8, 2025-2-1 17:53 , Processed in 0.072136 second(s), 2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