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只需一步, 快速开始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事务所专题-柯南20周年纪念事件簿
搜索
查看: 608|回复: 1

[评论] 从ACG步入侦探文化殿堂 转载

[复制链接]

杯户中学生

发表于 2010-7-4 18:5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各个论坛,提到推理漫画,必然会有人拿《金田一》和《柯南》的优劣说事。当然,同类作品的优劣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里有个小小的问题,那就是~派系。(要拍砖的,这里开始是你们的好机会)《金田一》和《柯南》的差异与其说是优劣区别,不如说他们是侦探作品的两个不同的派系作品。
《金田一》是典型的“孤岛类”作品,该类作品的特征如下:封闭的环境下有限的涉案人员、长篇的杀人案件为主、有明显的约定俗成的公式化流程以及一大票狂呼“抄袭”“雷同”的入门级读者。(笑)孤岛类作品是侦探文学成熟后的产物,因为有约定俗成的套路,作者和读者都把精力放在各种诡计的设置和破解上,加之大多为长篇,一个案件里多半有着连环的大小诡计,所以也可以把这类作品称做重度推理,很多著名的侦探作家和作品都属于此类。以孤岛类作品著名的有阿加莎·克里斯蒂、艾勒里·奎因、横沟正史等
    至于《柯南》,问题比较复杂,她的内容五花八门,还包含有大量的轻度孤岛。但是很难把她划入前一种类型中去。事实上,《柯南》的叙事结构和《福尔摩斯》很象——大量的中短篇,偶尔来那么一段孤岛类的长篇(剧场)。所以可以考虑把她和《福尔摩斯》分为一类:她属于“开放类”作品。其特点在于:有不封闭的空间、一般不确定的人、诡计密度和质量不足但是动作性强,情节多样化。有人也许会火大:“我就认为《柯南》的推理很不错,一定是孤岛类的。”那么切记,派系区别与优劣无关。开放类名家更多:柯南道尔、莫里斯·勒白朗、SS范达因、ES加德纳、雷蒙德·钱德纳、江户川乱步……有人会发觉貌似开放类作家熟悉的很多。那是肯定的,因为是开放类是包含最广和历史最久的派系。事实上这里有个小花絮:有没有觉得柯南的主线部分~也就是与黑衣组织对决的部分和平时的阅读感觉不同?那是因为,黑衣组织的部分其实是接近侦缉谍报类小说的范畴,那也是属于广义的侦探作品的,而其分类就是“开放类”。
  为什么要在开头提这个呢?因为了解了派系,分析讨论就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了。同时,出于推广侦探作品的初衷,大家可以以派系为线索去发掘合自己胃口的作品。比如著名的《怪物》和最近完结的《死亡笔记》就是接近开放类的作品,那么这些作品的粉丝通过了解开放类名家,一定能找到大量的好作品。当然,以上是我久嗜侦探作品而总结的我流体系,并不具有权威性,欢迎拍砖。啦啦啦~
BATTLE~

        侦探类作品的阅读过程就是个BATTLE的过程。作者与读者互动着、角力着。根据不同的派系,BATTLE的性质会有所不同,这虽然与作品的优劣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却能体现出作者玩弄读者的能力。喜欢被玩弄的人注意了(- -b),下面我们来总结下:
  首先是C类作品,这类作品没有明显的互动过程,没有复杂的诡计,吸引人的是其他元素,比如动作和情节本身等等。这是与纯推理类相对的惊险类作品。代表作品为伊恩·佛莱明的《From Russia with Love》。动漫里可以划分过来的则是《死亡笔记》,不用奇怪,想想我们在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处于什么状况?是在和月还是L党BATTLE吗?显然不。我们是在破解诡计吗?也不,我们只是在纯粹的“欣赏”书中人物的表演而已。唯一主导局势的只有作者大人,他下周让月从坟墓里跳出来我一点也不奇怪~- -
  其次是B类作品,这里开始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侦探小说”。但是注意,其情节设置虽然以诡计和疑团为核心,但是仍然有限。基本上诡计数量不多,只有几个基本的疑点。也没有架构完整的BATTLE舞台。我们能作些判断,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在观摩而已。B类包含作品极多,夏洛克·福尔摩斯的大部分案件就属于此类。
  一般来说,互动上最出色的是A类作品。这类作品多半是“孤岛类”的,其特点是,能够把所有读者所需的信息都提供出来,只要你够强,绝对能作出和侦探完全一样的推理演讲。但是,其难度自然也和前几类不同,看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就明白了吧?大量的诡计充斥其间,高量的同时还高质。酣畅淋漓的BATTLE舞台给人以极大的阅读快感。这类作品不能不提艾勒里·奎因,该组合作品特点是设置有“挑战读者”章节。在侦探最后演讲前会有“挑战读者”的告示出现,提醒读者:“必要的线索已经全部提供完毕,后面就是答案了,我们现在来堂堂正正的决胜负吧!!“这在整个侦探作品历史上也是罕见的爽快人啊~
  刚才说的是“一般”,下面说的是特例:S级。这类作品并不限于某个作家,而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类型。如果说A类作品是提供了信息以帮助读者掌握真相的话,那么S类的作品则准备好了多条路线可走。作者算计好了读者的推理过程并加以引导使之出轨。A类的名家可以和读者堂堂正正的决胜负,而S类的作者则是在明里的堂堂正正下控制着读者走向歧途。当然,优秀的A类作品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但是S类作品的优秀还有另一个因素:A类作品将信息通过文字表达给读者,而S类则是通过“画面”传达给你。作者巨细无遗的描写提供了大量的冗余信息,而且情节设置经常异于传统,这对读者的信息提取能力和思维理性程度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阅读的过程是比较枯燥的,但是通篇读完后却又豁然开朗。S类的作品极少,著名的有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部分作品,如本格派的至高作《无人生还》和经典的《东方快车》等。
贝克街221号B的硬汉们~
  谈完琐碎的概念,下面我们来聊聊侦探世界的魅力主角们~首先当然是我们千年不变的夏洛克·福尔摩斯先生。有人知道他的职业吗?他不是普通的“侦探”哦。他自称是“顾问侦探”,是侦探们的业务顾问。这能让你联想到某个“日本警察的救世主”吗?事实上新一的角色元素和夏洛克是相当接近的,简而言之~他们是同一种类型的侦探。夏洛克最出名的自然是他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注意,他其实也承认推理更多的是依仗 “经验”。此外,他本人是非常重视调查和探访的类型,华生也对其行动力赞叹不已。纵上所述,夏洛克·福尔摩斯其实是个“行动派”的侦探。其对案件的破解多在紧张的行动中即兴完成。相似的名侦探有那些呢?爱伦·坡笔下的奥基斯特·杜宾(莫格街杀人事件)、江户川乱步的明智小五郎(D坡杀人事件)等。此类型延伸到最后,也出现了没有十分过人的推理能力,但是依靠丰富经验、优秀的行动力和毅力进行侦探活动的“硬派侦探“们,比如雷蒙得·钱德纳的菲利普·马龙(长眠)、松本清张的今西荣太郎(砂之器)、达谢尔·哈梅特的奥普(血腥的收获)、乔治·西默农的梅格雷(十三个谜)等~此类侦探的案件可能案件本身诡计不够精致,但依然名声显赫,其迷人之处多来源角色本身或者情节的设置。前者如《柯南》里的温文尔雅的侦探们,而后者则如《死亡笔记》里的紧张绵密的情节排布。
  值得一提的是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作品虽不多,但是国外的同好会仍然在写作福尔摩斯的案件,其中不乏著名的优秀作品,比如威尔·安德鲁斯的《手稿被盗之谜》、戴伟·S·戴伟斯的《恒促事件》等。国内都能够入手。有机会推荐一读~


小花絮:在日式硬派刑警故事里,有个经典的桥段,其关键词是:外冷内热的警官、猪排饭和故乡哭泣的老母亲~- -,这在无数作品中被“致敬”过。推荐大家看《跳跃大搜查线》的开头。那是相当华丽的EG啊~
灰色脑细胞&安乐椅

相对于夏洛克,在他的同行中有这么位名侦探,他置身于诡计密布的“孤岛”中,以绝对的冷静与绝对的推理能力主导着杀人活剧的进行,他的职责就是粉碎凶手的所有诡计,最后以优雅的演讲将之击溃。赫尔克里·波洛,一位与夏洛克齐名的名侦探,无须格斗,无须追逐、无须华生的手枪,所需要的仅仅是“动动我的灰色脑细胞”。那么金田一一呢?相同的案件类型、相近的“孤岛”、相同的侦探风格~相同的矮胖……- -如果说波洛是孤岛类小说的标志的话,那么漫画领域就是阿一了。标准的孤岛风格~因此,如果喜欢金田一的朋友不排斥小说的话,那么可以考虑一下阿加莎的波洛(东方快车)、艾勒里·奎因笔下的失聪侦探德鲁里·雷恩(Y的悲剧)和SS范达因的恶口贵公子菲洛·万斯(主教案件)。当然,和前面一样,这些依赖于脑细胞的侦探们最后也越来越极端,最后出现了名为“安乐倚侦探”的旁支:指几乎不用亲自调查探访,只需要从别人处听来的信息即可揭示真相的名侦探们。著名的有安乐椅概念标志奥兹男爵夫人的角落老人(都柏林事件)、阿加莎的“老处女”简·马普尔(看房人之谜)、雷克斯·史陶的美食侦探尼罗·伍尔夫(门铃响起)。虽然过分强调“脑力”有走火入魔之嫌,但是,这也大大的丰富了侦探世界的形象。况且这类侦探的案件多半是强调推理部分的作品,对于“孤岛”爱好者显然是很吸引人的了~



小花絮:《柯南》的“黄昏馆事件”里聚集起来的名侦探们其实都是取材自著名作品的角色,其中脑力派占了几乎一半。事实上,柯南的设定里到处藏着侦探作品的元素,也许,《柯南》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推广了侦探文化吧?





   
艺术家&QUEEN~

“如果说犯罪者是创造性的艺术家,那么侦探不过是吹毛求疵的批评家而已~”这句布朗神甫的名言在KID的口中显得火药味十足。《柯南》的人气有相当一部分是拜这位“平成罗宾”的魅力所赐。预告函、月夜、绅士风度、绝不失手~所有的一切都透着浪漫主义的氛围。也只有法国人能创造出这类角色模式。而且小说中的罗宾闯的祸可比KID大多了……事实上,《罗宾》怪盗部分的事件都是开放类的B级作品,推理性不浓而主要靠惊险和悬疑吸引人。但在这里提到她是因为,她在法国人的竞争心理下实现了跨作品的梦幻对决。夏洛克·福尔摩斯VS亚森·罗宾,名侦探对怪盗,舞台是国家级的谜案,战况是难分难解,伯仲之间。这在侦探作品中是极端罕见的。喜欢新一对KID的朋友绝对不能错过一个世纪前的连番梦之战咯。推荐作品是《813》,这虽是场间接较量但赌上国家和个人尊严的战斗实在是让人……热血沸腾啊。
  而喜欢阿一式孤岛类的朋友,也许你们会拜倒于阿加莎作品之下,但在那之前部分人可能会先被枯燥冗余的文笔KO吧?没关系,这里推荐孤岛类的标志人物~艾勒里·奎因。这是费雷德里克·丹奈和曼弗雷德·B·李的合作笔名,同时也是小说的主角名。如果说阿加莎等名家的作品是符合孤岛风格的话,那么奎因则是为孤岛类作品而存在的。他们把和读者的BATTLE发挥到了公开宣战的地步,而且文笔流畅不拖沓,阅读快感很高,是孤岛类爱好者的理想读物。记得柯南里平次谈到最爱作家时说:“比起夏洛克我更喜欢奎因。”私以为他的眼光很不错。


小花絮:在罗宾里有两个“福尔摩斯”,其中一个用了音近的化名(貌似是《空心针》),估计是作者怕引起众怒吧?但是此人物也有些不符合夏洛克性格的行为,是作者无意识的丑化对手吗?国内某些版本统一了名字,或者干脆没有收录。请大家阅读时依照喜恶而定吧。



MONSTERS

优秀的名侦探,对手当然也不能差劲。这里不是说KID那样的旁门,而是真正的犯罪者。侦探动漫里最优雅的传奇杀手是谁?是地狱傀儡师高远遥一还是怪物约翰?我们来对这二人进行下比较。他们都好杀人~约翰是屈服于自己体内的怪物,而高远则是选择了与光明背道而驰。两人都具有极高的犯罪天赋可以说是为了犯罪而降临的天才,但同时,两人外表给人的印象都是与“危险”无关的“好孩子”。高远擅长通过诱惑、引导、利用性格弱点控制他人进行屠杀;而约翰更是把人性和潜在矛盾揣测的一清二楚,并且能够把隐藏在平和风景下的小阴影无限扩大,以制造大惨案。
从这些我们看到了什么?实在是太相象了啊,他们与小说界的两位杀手实在是相象~首先是莫里亚蒂教授,是他奠定了一个贯穿于整部作品的幕后黑手这个角色模式。从不亲自动手,并且以绝顶的谋略设计出诡计提供给直接犯罪者。这种“出售谋杀”的作法就是高远嘛。而约翰的大局组织能力丝毫不逊于教授。如果说这只是皮毛程度的相似的话,那么让我们回忆下另一个杀手吧。阿加莎笔下累死波洛的著名杀手~史蒂文·诺敦。他是个看起来很正派的人,但是,他总能有意无意地利用人们心中一丝阴暗唤起无可抑制的杀意。他作为波洛最重视的宿命对手,那么和阿一相对立的高远当然也就逃不脱他的影子吧。而约翰则是他的终极版本。让我们再回去看一遍《帷幕》,那里面明明就闪现着傀儡师和约翰的影子。


              

小花絮:波洛首次出现在斯泰尔斯事件,多年后在同一处粉碎了对手诺敦,落下了帷幕。那么如果按这样来的话,以后阿一将会和高远在第N次歌剧院中双双华散吧?话说这歌剧院还真是大凶之地~- -
黄金定律&凸黄金定律~= =
   
    SS范达因,相当有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其笔下的菲洛·万斯可谓是恶口的代言人。但是令范达因闻名侦探世界的则是他的“侦探小说准则”。当时侦探文学正进入成熟期,作品繁多,鱼龙混杂。范达因的准则,对侦探小说提出了一个质量的标尺。而他自己的小说,则全部遵从以下法则。但是现在看来,里面部分条款未免迂腐了点。
  在这里贴出该准则,大家可以适当的表示下尊敬,然后就使劲凸吧……- -
1.侦探小说必须给读者与侦探同等的机会去侦探,解决谜团。因此所有的线索要写清楚。
2.除凶手对侦探布置的谜团之外,作者不可另外以文字描述向读者布置诡计,使读者发生混乱。
3.侦探小说不可加入恋爱故事,因为这容易使纯粹的斗智游戏,渗透不纯粹的情绪,以致引起侦探的混乱。侦探小说的主旨在于寻出真凶,而不在谈情说爱。
4.不可设定侦探自己,或搜查当局人员为凶手。
5.凶手必须从逻辑的侦探过程中查出。不可依靠偶然或巧合,以及无侦探根据的自供。
6.侦探小说需要设定侦探,由他来收集解谜的线索,从而找出真凶。
7.侦探小说绝对要有杀人事件,死者死得越干脆越好。杀人以外的犯罪不易引起读者兴趣,以此写出洋洋千言的大长篇也未免小题大作。
8.侦探小说的谜团必须以严格而自然的方式去解决。不可使用占卜、乩童、读心术、降灵术、水晶透视术等关乎超自然力的方法去解谜,这样才能使读者具有和侦探同等的智力竞争。
9.侦探只要一人。过多侦探往往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搅乱读者逻辑思考的脉络。
10.凶手在故事中,必须是主要人物之一。作者不可将凶手定为与故事毫无瓜葛的局外人或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11.不可设定「仆人」为凶手,如秘书、马夫、园丁、佣人、守门人、厨师等人。凶手在故事中,须具社会地位,最好是以常识判断不会犯案的人物。
12.不管被害者有多少人,凶手只要一个。不过可以设定共犯,只是犯案的全责还是在凶手。
13.不可以用秘密结社、黑社会犯罪组织等作为侦探小说的主体。这类小说应属冒险小说,而设定犯罪集团作为凶手避难之处,对读者和侦探的斗智机会,也是不公平的。
14.杀人方法需合理且具科学根据。如发现化学新元素,或是发明珍奇毒药以此作为杀人方法,是不允许的。
15.案件自发生到搜查,需保持一贯性,以便供读者参与侦探。作者本身要有适当的诚实和运动家精神,如有洞烛机先的聪明读者,即可由其逻辑分析,和侦探同时找出凶手。作者不可以故意隐藏重要的破案线索。
16.侦探小说不需要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与故事进展无关的事物。比如文学性的粉饰、完美的写景等。因为读者只想涵泳作品中的智慧游戏,其馀皆为繁词冗句。
17.不可将凶手设为强盗、山贼、海盗等职业犯罪者。如此的设定毫无斗智的魅力可言。
18.解决案件时,不可到了最後关头,以自杀或事故死亡的情节作结束。这样是虎头蛇尾的作品。
19.侦探小说中的犯罪动机必须是个人性的。如国际阴谋政变战争,属於间谍小说的范围。
20.最后列举几项「凡是具有自尊心的侦探作家」,不会使用的方法:
a. 犯罪现场留有烟蒂,则判定吸同样香烟的人为凶手。
b.强迫嫌疑犯自白。
c.留假指纹在犯罪现场。d.找替身制造不在场证明。
e.在犯罪现场的狗没吠,以此判定凶手和被害者是熟人。
f.揭开谜底时,才告知读者凶手是双胞胎之一。
g.使用皮下注射器,或即刻死亡的毒药。
h.警官到达后才成立的密室。
i.由讯问的连锁反应实验断定凶手。
j.到故事快结束时,侦探由暗号找出凶手。
孤岛上的完全犯罪

  孤岛,即通过各种手段创造出“密闭的空间”,也就是广义上的“密室”。大雪封山啊、孤岛别墅啊、游轮客机啊~等等。即使最次,也要通过某人之口说一句:XXXXX所以,凶手就在我们当中。孤岛类作品由于有高质量的诡计,所以必须限定个封闭环节,限定涉岸人员,不然如果费半天劲,凶手是乱入的路人甲,愤怒的读者会去做人弹的。同时,孤岛类作品就是在营造一个封闭的“游戏”舞台,无路可逃。侦探们必须在舞台上利用一切规则微笑着和凶手对决到最后。这就是孤岛的魅力啊。
  完全犯罪,利用特殊手段达成犯罪目的,同时保证作案者和真相一起隐于黑暗的完美犯罪手法。事实上,正如大部分侦探所说,这是只存在在理论中的犯罪。原因在于:完全犯罪毕竟存在针对被害人的指向性线索,无论是对案件有利的还是不利的线索都很集中,通过歪曲感知、制造假象、利用盲点的确能形成诡计,但这种指向性还是无法消除的。金田一小说中提到的“交换杀人”(互相交换杀人对象),就是消除指向性的一种方法,但是也只是淡化而已,因为两名凶手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在利用诡计的同时,不可能一切尽如计划般理想,越是复杂的诡计越是脆弱,作案时往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如果说真要有类完全犯罪的话,那么只能是“无差别犯罪”了,没有特定对象,没有指向性的甚至是无计划的犯罪,在没有“偶然”的目击和连续作案的情况下,几乎是无法破案的。因为没有指向性,没有特殊的手法所以线索会极端分散,很难有推理方向和头绪。

小花絮:孤岛类作品发现第一位被害者的经典桥段:某管家来敲你的门然后告诉你:XX很奇怪,我们一起去看下吧……让我们再来拜下SOS~> <



不在场证明&密室

  不在场证明,事实上,没有不在场证明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多少不利情况。这一般属于间接证据,是不能用来定罪的。而凶手们利用诡计制造不在场证明只有一个目的~该被动为主动。也就是~以绝对的自信向侦探挑战!其实,孤岛类作品的大部分诡计都是大大小小的不在场证明,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区别。
  密室则更为特殊。这里指的是狭义的“密室”,指封闭的作案现场,一般概念下除被害人无人进出的封闭空间;首先,密室不一定是“房间里”,无脚印的开阔泥地中间也可以是密室,虽不封闭,但是有证据证明无人出入的也是密室。密室一般分为两种:机械式的密室(私以为极端无聊- -)和利用心理盲点的伪密室(其实可以认为是不在场证明的变种)。说密室特殊,原因在于,制造密室一般是为了制造自杀假象,但是一般自杀说法在这里会轻易的被推翻。而另一种目的则依然是~以绝对的自信向侦探挑战!!
  推荐下以这两种“挑战”闻名于世的名家:被誉为“拥有最扎实和无懈可击的布局”的不在场专家F·W·克罗福兹(桶子)、长篇密室之父卡斯敦·勒鲁的约瑟夫·鲁尔达比(黄色房间)和密室之王约翰·狄克逊·卡尔的基甸·菲尔博士(三口棺材)

小花絮:在孤岛的封闭环境下,细究每个人的不在场证明是可能的。也的确有人这么做。对于这种执着的读者,遇到特质作品也是最受打击的吧?比如……《东方快车》?(笑)
演讲时间

  演讲是侦探文学B级以上BATTLE作品的传统桥段。一般有三个半阶段,首先是指出凶手,然后用推理表演一一揭穿诡计,最后是对垂死挣扎的犯人亮出证据。部分作品(大多是日本作品)后面还有犯人的悲情自白……- -这里要说的是第三部分。事实上,一些侦探作品的证据部分是十分薄弱的,走上法庭后,犯人不一定就会定罪,但是那是后话了,读者也不关心。而侦探的表演更多的是在推理,苦哈哈的举证是刻薄的检察官和警察的事。所以,我们的侦探总是“碰巧”发现地上什么东西在闪光,他们的举证运一向是“超大吉”。
  但是,也不尽然。有专门将证明强化至白热化并以此为卖点的侦探作品。举两个例子:首先是日本热门推理剧《古畑任三郎》。该剧特点在于,凶手是谁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而侦探也一眼就识破,全剧在双方皮笑肉不笑的举证中展开。这种异类的BATTLE也是极受欢迎的啊~顺带一提,该剧也有类似“挑战读者”的片段。
  另一部则是ES加德纳的《佩里·梅森系列》(溺鸭案件)。梅森是名极其优秀的律师。该系列的每个事件都是个替杀人事件的嫌疑人辩护并且“顺便”找出凶手的过程。由于最后的演讲其实就是法庭辩论,演讲的对手都是经验丰富的检控高手、遵循的是严格的诉讼制度、面对的是整个警检机关和真凶的各种“陷阱”,背后的当事人还不时的说个谎、搅个浑水。本书的侦探唯一可依靠的就是自己如恶魔一般狡猾的法律技巧,以及那神一般的辩护风格。如果要说证据运用和逻辑推理的完美结合,那么梅森系列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典范之作!喜欢《逆转》系列的朋友则更加不可错过,这、才是真正的法庭推理作品啊。

        



小花絮:演讲是每个读者最后的大餐,一场杀人游戏告一段落了,下面是幸存者们的午茶时间。读者们也开始在这些人里猜凶手了。偶尔有一两个“还魂”的假死人也无伤大雅。一切都那么按部就班,直到阿加莎的《无人生还》推出为止,ALL OVER……这次大家傻眼了……极力推荐这部被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誉为“本格派颠峰”的作品。大家看完后再回来看下《柯南之黄昏馆事件》和《怪物》最终事件,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




毒药、暗号

  流连侦探世界的朋友,一定对各种毒物耳熟能详。不过,各位发现了吗?东西方作品里的流行毒药种类并不相同。私以为这和侦探小说所处的社会有关:在欧洲作品里最流行的毒药是砒霜(氧化砷)。原因在于,十九世纪时,砒霜是毒杀案的首选药品。清淡的味道极容易混于食物之中,而且通过下药手法的控制,致死现象和胃病很相似。十九世纪初,还没有有效的检验砒霜的方法。而最关键的是……当时砒霜极容易入手。在整个十九世纪,出现了大量的砒霜投毒事件。之后虽然不断修订法律、限制砒霜使用和优化毒物检验技术,但是砒霜仍然在十九世纪的人们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而故事时间轴开始于十九世纪末的欧美侦探文学,虽然生物碱、尼古丁等也经常出现,但是砒霜暴光率仍然最高。
  至于日本,氰酸类毒物自然是最流行的毒药了,据说原因在于,日本推理小说繁盛于战后,而战后的日本药品管理比较混乱,战时的氰酸类毒物大量流行于民间所致。(传言啊传言~)
  愿意研究毒物的朋友自然可以去找专业的资料,化学苦手的我在这里推荐下比较有意思相关书籍:布瑞恩·英尼斯的《身体证据》,作为法医学科普读物的同时,该书介绍了大量的真实案例、图文资料详实~读来绝无化学的枯燥感。
  暗号密码,一般认为定下侦探小说暗号模式的爱伦·坡的《金甲虫》,真正发扬光大,脍炙人口的是柯南道尔的《跳舞小人》。本人极端不喜欢该类型,所以~以上~- -
推&逆推= =

  侦探作品被易名为“推理小说”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间涌现出无数的名家。最为著名的自然是横沟正史和江户川乱步。横沟由于和服鸟窝头的金田一耕助而闻名日本推理界。虽然时代久远,但是却有大量的孤岛作品,有些艾勒里和阿加莎的影子。而江户川私以为历史意义更大一些,其相当一部分作品素质是很令人郁闷的~尤其是当你有收实体书的习惯……而松本清张、夏树静子、山村美莎、赤川次郎等名家的作品也都在国内的书架上出现过。事实上现在大书店里的日本作品的出版规模要大于欧美作品。
  现代日本的推理作品更是爆炸式的推出,江户川乱步奖和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等机制保证了推理文化的推广和发展。大批的年轻名家出现,同时还有以ACG周遍模式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推理作品。
  而自松本之后出现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也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爱好者,同时也开始蚕食日本本格派的版图。个人虽然对这类重视深度的社会作品满怀敬意,但是却并不感冒。这已经背离了侦探作品的范畴,已经是社会小说了嘛~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四十三届江户川乱步奖的冠军:野泽尚的《虚线的恶意》。唉~居然是冠军作品……那年的本格派新人到底在干什么?(笑~)回到动漫领域,现在貌似还是以诡计本格类为主啊。对于揭示社会现象来看,只有寄希望于浦则直树、高桥努这样的青年漫画作家了吧?

小花絮:就在日本大力发展推理小说的很久以前,早在1912年,就有一位大师成为了反推理的先锋。EC本特利,出于玩笑吐槽性质,他推出了一部反推理小说《特仑特的最后一案》。书中本格派架构工整,名侦探特仑特对案件作出了缜密而无懈可击的推理,但是真相揭晓后却驴头不对马嘴。该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新一也对平次说过:正确的推理不一定能揭晓真相。这算是作者在对本特利致敬吗?一部讽刺侦探文化的作品,但是结果却成为了侦探发烧友的必收之作……上帝有时候真恶趣味……= =

      



尾声~

啊~终于结束了!此帖的完成,历经艰辛。在此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朋友、感谢SOS团的各位、感谢LU、感谢CCTV、MTV……(被TF爬回~- -)
既然初衷是从ACG角度理解整个侦探文化,因此无可避免的涉及到了过多的非AC作品。但是我不希望大家把二者相割裂。侦探ACG是侦探文化的一部分,正如ACG文化属于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一样。这也是我一直说“侦探作品”而不说“侦探小说”或“侦探文学”的原因。关于侦探世界的关键词就到这里,下面将会陆续更新侦探作品的相关资料和评析。以方便爱好者和未来的爱好者选读。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侦探ACG,能喜欢侦探文化。
感谢各位的捧场,下面可以水了。(大家来找碴~)尤其欢迎同好交流感想和资料。
附录1:江户川乱步奖(只找到03年~南无~- -)

江户川乱步奖的沿革
  江户川乱步奖设立于一九五四年,是已故的江户川乱步生前为纪念他的花甲之年,捐资一百万日元给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社团法人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的前身),设立基金从而开始运营的。
  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奖金分别赞助出版了中岛河太郎的《侦探小说辞典》、早川书房早川清的《早川袖珍推理》。从第三届起,开始向社会征集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并把奖金颁发给其中最优秀的作品。这个办法一直延续至今。其后的获奖者和书名如附表所示,通过这些获奖者的共同努力,江户川乱步奖逐渐被世人认可,可以说现在该奖的权威性已经完全确立。
该奖的选评分为两个阶段,即由日本作家协会委任的六名评委组成预选委员会,从所有的应征作品中挑选出数篇候选作品,然后再从这些候选作品中决定最终的获奖作品。

历届江户川乱步奖获奖名单

  第一届(1955年)《侦探小说辞典》中岛河太郎
  第二届(1956年)《早川袖珍推理》早川书房
  第三届(1957年)《猫知道》仁木悦子
  第四届(1958年)《湿透的心》多岐川恭
  第五届(1959年)《危险的关系》新章文子
  第六届(1960年)获奖作品空缺
  第七届(1961年)《枯草根》陈舜臣
  第八届(1962年)《巨大的幻影》户川昌子《华丽的尸体》佐贺潜
  第九届(1963年)《孤独的柏油路》藤村正太
  第十届(1964年)《蚂蚁树下》西东登
  第十一届(1965年)《天使的伤痕》西村京太郎
  第十二届(1966年)《杀人棋谱》齐藤荣
  第十三届(1967年)《柏林1888年》海渡英佑
  第十四届(1968年)获奖作品空缺
  第十五届(1969年)《高层的死角》森村诚一
  第十六届(1970年)《杀意的演奏》大谷羊太郎
  第十七届(1971年)获奖作品空缺
  第十八届(1972年)《假面法庭》和久峻三
  第十九届(1973年)《阿基米德的手脏了》小峰元
  第二十届(1974年)《黑暗通告》小林久三
  第二十一届(1975年)《蝴蝶们的现在……》日下圭介
    第二十二届(1976年)《五十万年的死角》伴野朗
  第二十三届(1977年)《透明的季节》梶龙雄《时间之潮》藤本泉
  第二十四届(1978年)《我们的时代》栗本薰
  第二十五届(1979年)《布拉格的小丑》高柳芳夫
  第二十六届(1980年)《猿丸幻视行》井泽元彦
  第二十七届(1981年)《原子炉的螃蟹》长井彬
  第二十八届(1982年)《黄金流沙》中津文彦《焦茶色的色棒》冈嶋二人
  第二十九届(1983年)《写乐杀人事件》高桥克彦
  第三十届(1984年)《天女的末裔》鸟井加南子
  第三十一届(1985年)《莫扎特不会唱摇篮曲》森雅裕《放学后》东野圭吾
  第三十二届(1986年)《花园迷宫》山崎洋子
  第三十三届(1987年)《风的乡村之路》石井敏弘扬
  第三十四届(1988年)《白色残像》坂本光一
  第三十五届(1989年)《浅草一座的飓风》长坂秀佳
  第三十六届(1990年)《剑道杀人事件》鸟羽亮《不死鸟的丧钟》阿部阳一
  第三十七届(1991年)《连锁》真保裕一《夜间舞者》鸣海章
  第三十八届(1992年)《白色长廊》川田弥一郎
  第三十九届(1993年)《降落在脸上的雨》桐野夏生
  第四十届(1994年)《检察搜查》中嶋博行
  第四十一届(1995年)《恐怖分子的太阳伞》藤原伊织
  第四十二届(1996年)《不要告诉左手》渡边容子
  第四十三届(1997年)《虚线的恶意》野泽尚
  第四十四届(1998年)《Twelve YO》福井晴敏《无底洞》池井户润
  第四十五届(1999年)《八月的马克斯》新野刚志
  第四十六届(2000年)《脑男》首藤瓜于
  第四十七届(2001年)《13级台阶》高野和明
  第四十八届(2002年)《破碎的黑白照片》三浦明博
  第四十九届(2003年)《制造暴力》不知火京介《恐怖的夏夜》赤井三寻
以下作品已有中文译本:

  第三届(1957年)《猫知道》仁木悦子
    第九届(1963年)《孤独的柏油路》藤村正太
    第十一届(1965年)《天使的伤痕》西村京太郎
    第十二届(1966年)《杀人棋谱》齐藤荣
  第十三届(1967年)《柏林1888年》海渡英佑
  第十五届(1969年)《高层的死角》森村诚一
  第十九届(1973年)《阿基米德的手脏了》小峰元
  第二十二届(1976年)《五十万年的死角》伴野朗
  第三十届(1984年)《天女的末裔》鸟井加南子
  第三十一届(1985年)《莫扎特不会唱摇篮曲》森雅裕
  第三十六届(1990年)《不死鸟的丧钟》阿部阳一
   第三十八届(1992年)《白色长廊》川田弥一郎
  第三十九届(1993年)《降落在脸上的雨》桐野夏生
  第四十一届(1995年)《恐怖分子的太阳伞》藤原伊织
  第四十二届(1996年)《不要告诉左手》渡边容子
  第四十三届(1997年)《虚线的恶意》野泽尚
  第四十四届(1998年)《Twelve YO》福井晴敏《无底洞》池井户润
  第四十五届(1999年)《八月的马克斯》新野刚志
  第四十六届(2000年)《脑男》首藤瓜于
  第四十七届(2001年)《13级台阶》高野和明
   第四十九届(2003年)《制造暴力》不知火京介
附录2、MWA票选出的另类排行榜: 

原先想登作品排行榜的,视情况再定~先来看下美国人的恶趣味~= =
看之前,再次强调下,这是美国人的排行榜,看菲利普·马龙排NO.1就知道了。另外貌似是只限欧美的~所以大家该参考的参考,该乐的乐,该凸的凸~= =
  最受欢迎女作家: 1/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2/桃乐丝·L·赛儿丝(Dorothy L. Sayers) 3/苏?格拉夫顿(Sue Grafton)   

  最受欢迎男作家:1/雷蒙德·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 2/东尼·希勒曼(Tony Hillerman) 3/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   

  最受欢迎女侦探:1/玛普尔小姐(Mr. Marple,出自阿加莎·克里斯蒂) 2/金西·米尔霍恩(Kinsey Milhone,出自苏·格拉夫顿) 3/V·I·渥许斯基(V.I. Warshawski出自莎拉·帕勒斯基)

  最受欢迎男侦探: 1/菲利浦·马龙(Philip Marlowe,出自雷蒙德·钱德勒) 2/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出自阿瑟·柯南·道尔) 3/彼得·温西爵爷(Lord Peter Wimsey,出自桃乐丝·L·赛儿丝)   

  最受欢迎的杀人城市: 1/纽约 2/伦敦 3/洛杉矶

  最受欢迎的凶器: 1/冷冻的小羊的腿 2/蛇 3/教堂的钟  

最受欢迎的尸体隐藏地: 1/窗台(《毒药和老妇》(Arsenic and the Old Lace),Joseph Kesselring) 2/胃里(《两瓶调料》(英国恐怖小说家Lord Dunsany)、《特餐》(美国作家Stanley Ellin) 3/羊毛袋(《Died in the Wool》。新西兰女作家Ngaio Marsh)  

  最受欢迎的侦探小说中的动物: 1/《巴斯克维尔的猎犬》(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魔犬 2/《瘦子》(硬汉派名家达希尔?哈米特)中的狗阿斯达。 3/美国作家Lilian Jackson Braun作品中的一群泰国猫。  

  最受欢迎的侦探电影:   1/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 2/唐人街(Chinatown) 3/沉默的羔羊(Silence of the Lambs)
=================================================================================================
我很想配合这里的步调,

评分

参与人数 1RP +5 收起 理由
飓风音速 + 5 感谢支持ACG区~

查看全部评分

东之工藤

发表于 2010-7-4 19: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嘛,虽然说不要连发6帖就不违反版规,但也不要这么频繁地转帖……原创也就算了,满屏幕都是同一个ID的转帖的话也不好看……
回复 喝彩 无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名侦探柯南事务所 ( 沪ICP备05038770号 )

GMT+8, 2025-1-22 12:33 , Processed in 0.056385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