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4-2-23 21: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怪物般的毁灭性人格---浦泽直树·《怪物》
2003-10-29 11:37 来源:南方网综合 作者:LaZo
南方网讯 看《怪物》大概都会有疑问:为何会有毁灭性人格产生了?为何会有的穷凶恶极的人存在呢?对于产生毁灭性人格的成因,卡尔·戈登柏格所着的《为什么做坏事?》中有很深入的探讨。
卡尔归纳出“毁灭性人格”的主要成因有四项:“无可避免的羞辱”、“善意的忽略”、“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我们可以用这几个原则来看一看《怪物》里的例子。
“无可避免的羞辱”指的是对于孩童任意羞辱,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杀人狂魔尤根斯,他妈妈小时候常常把它关在地下室里,殴打他,把它关在地下室里,他每一次都向洋娃娃求救,洋娃娃都不理他,长大后就专找16至18岁的少女下手,总共犯案谋杀了11名少女(6,39)。可能是少女比较像是洋娃娃,又有成年人妇女的身体特征,因而成了尤根斯性报复和杀害的对象。当对孩童任意羞辱时,孩童会对自己憎恨,导致的行为是越来不会内省,因为想自己是痛苦,所以当有苦恼的时候,会倾向于暴力发泄情绪,而不是反省自己。
“善意的忽略”指的是对于小孩子不闻不问,表面是尊重孩子,但是孩子基本上是需要引导和安慰的,父母没有陪孩子走过人格塑造的儿童以及青少年期,青少年在塑造自己的行为模式时,往往会成为无法无天的孩子。最著名的例子应该就是连续杀人食人犯达莫(Jeffey Dahmer),父母都是高级的知识分子,莫达一辈子都在不停的找别人同情和认同,却没有办法建立安全感。
当孩子缺乏了父母保护他对抗童年的各种恐惧、羞辱、不安、彷徨时,小孩子往往会自己找寻替代的方式来排除心理的焦虑。小孩子有时候会半夜哭,听到一些鬼怪的故事可能会害怕,这一些都需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呵护,当小孩子必须自求多福的时候,往往会把恐惧变成粗暴的行为,不是自残就是伤害他人,心理学家波拉克曾说:“男孩子总是默默的对抗危机。只有当他扣下扳机的时候,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怪物》里的“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大概都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进去了,在一个没有“父母功能”的环境下生存,葛利马说“511幼儿之家”有“假父母”存在,就是假装是你父母的成年人(11,131),很恐怖的教育,跟杀人食人犯达莫的“父母”一样,小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培养成暴戾乖张的性格,杀人食人魔达莫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实验性的欺负小动物,后来依样画葫芦的对待其它孩童,最后演变成虐待性的强奸、折磨、谋杀他人以及吃人肉。人类往往会藉由其它的感官的刺激来发泄掉内心的恐惧、焦虑和不安,达莫以虐待的方式重新取得事物的主导权,避免沦于各种恐惧的俘虏,
“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指的是根本就没有感到哀伤,就像是葛利马说他每天要受很多教育,学习各种表情,其中最难的就是“笑”,他是跟书学的(11,132)。
通常父母不准小孩子表露失望之感时,将使得孩童日后无法产生哀伤的情绪。孩童如果生长在一个无法表达自己紊乱情绪的环境,孩童通常都会寻找一些方法,通常是透过了“奇幻幻想”(magical thinking)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一个自己舒服的幻想世界,让自己觉得没有实际情况中那样无助。久而久之,就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这时候,为非作歹对这些孩童来说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表示他们还可以经营自己的生活,他可以做任何他高兴做的事,他不是那么无助的。
《怪物》里除了葛利马外,几乎所有“511幼儿之家”出来的孩童都无法表达出哀伤的情绪,不知道何时哭,何时该笑,而葛利马也是经过漫长的学习过程,才在临死前知道何谓“悲伤”。无法对于其它人的情绪反应表达出正确的表情,主要是脑中的“边缘系统”出来问题。根据专家指出,人类的悲伤情绪主要是由脑中的“边缘系统”主导的,而“边缘系统”的发育又跟父母亲的亲密度有直接的关系,小孩子接受爱的质与量,会对于小孩子的脑细胞成长,形成关键性的影响。通常疏于父母疏于照顾的小朋友,头围尺寸较小,若施以磁共振扫瞄,则可以发现大脑因丧失亿万个细胞而萎缩(《爱在大脑深处》,页 244)。
哺乳类的动物需要亲密的关系以使其神经生理机制可以正确连结,而灵长类脑中抑制暴力的神经防线并非自动形成的,必须藉由父母的关心和爱以引导孩童成长,因此边缘系统受损的人具有致命的危险。当损害的程度够深的话,就会完全成为具备了“爬虫类”冷血性格,以及具有人类智力的“怪物”,所以浦泽直树才藉由波纳帕达这位脑外科专家说出了“人类可以被塑造成任何形式”。
“无法用语言表达情绪”,指的是无法用言语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一般人在痛苦的时候,会找到倾诉的对象,说出自己为何感到痛苦,为什么痛苦,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人面对自己的情绪异常,无法用言语来表示,或是害羞说不出口。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一个不允许表达自己情绪的生长环境下,情绪会收回去,在柴门文的《爱情白皮书》里,男主角挂居保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一次面对的园田成美时,想到一些悲伤的事情,眼泪在眼眶打转,挂居保就让眼泪慢慢回流,不滴下来(2,236)。
所以挂居保总是冷冷的,太多的情绪压回去产生的后果是无法预料的,就像挂居保在高中的时候曾经做过学生会会长,学校要挂居去说服学生遵照学校版的校规,挂居答应了,但是面对太多的同学,压力太大,竟然数落学校起来(3,28),太压抑自己的情绪,无法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挂居的写照:《爱情白皮书》,(3,38)松冈:“挂居想用意志力和理性来控制自己的感情,但是有时候却常常出现混乱的局面。”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常常说话的彼此,彼此的问题就可以藉由说话解决一大部分。美国的浪漫主要小说家梅尔维尔在《毕利·伯德》(Billy Budd) 中有一句对白:“要是我当时说说话,我可能就不至于杀害他。”
由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概略的知道造成毁灭性人格可能因素,这些因素《怪物》里的作奸犯科的人,几乎都有牵涉一至多个。“511幼儿之家”出来的人,的确称得上是一种“实验的人种”。
(10,42)
葛利马:“每个人身都背负着各种罪,那些罪是不会消失的,但是有些事却非做不可。”
派特罗夫:“我已经说过好几次,那里的实验室成功的。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葛利马:“什么叫做成功?”
派特罗夫:“我一手建立的教育系统,的确能够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就是所谓的成功。”
葛利马:“那种东西那叫做成功,那只是单纯的人体试验。”
派特罗夫:“你给我仔细的听着,所谓的教育,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施行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教育出需要的人才,教育就是实验....511幼儿之家,曾经竖立了高度的教育系统...”
曾经有人对弥猴做实验,在隔离状态下长大的弥猴会产生撞墙、挖眼的行为。攻击性的行为是可怕的复杂行为,必须以精确的神经系统加以调节,而母猴的照料可以使得小弥猴脑中的“边缘系统”获得充分的发育,产生了抑制攻击性作用。脑的“边缘系统”是情感的中枢,藉由父母在孩童时期的给予足够的照料和爱,才能有完整克制情感和情绪神经机制。
“511幼儿之家”正是一种把人像“弥猴”一样隔离起来的实验,派特罗夫说得没有错,所谓的“教育”就是创造出需要的人才,人类的可塑性也远远超过我们想象。
派特罗夫后来流亡到捷克,又开起了类似“育幼院”的儿童收容所,他要创造出不为“黑暗”所动的“实验人种”,他得到的结论是要用“爱”:
(10,93)
派特罗夫:“我想创造出不为黑暗所动的人,那真是全新的发现...爱...”
葛利马:“这是父母亲对孩子...非常普遍...”
派特罗夫:“不...是实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