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寒夜听雪 于 2011-8-12 23:42 编辑
推荐一首老歌
Scarborough Fair《斯卡保罗集市》
本曲被经典名片《毕业生》采用为背景乐。这个旋律大家很可能听过不过不知道是什么曲子。
这首曲子的历史非常悠久,现在的版本是西蒙和加芬克尔为毕业生创作的版本。本曲的配器十分精当,调性是e小调,营造出一种虚无缥缈、寂静冷空的意味,伴随着阵阵淡淡的忧郁,还有幽幽的原野气息分布其中。
本曲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至于争议什么,一般都集中在第二句歌词。
【斯卡布罗集市这首歌的歌词至少追溯到十三世纪的 英格兰,至于曲调则更早,产生于 苏格兰,很有可能受到了维京人和另一支伟大的蛮族 凯尔特人的影响。维京人是那种大无畏的民族,而凯尔特则有着很多神秘难解的传说,他们留给我们的印象当中,更多的是诡秘和传奇,但是就是这些野蛮人创作了那首充盈着敏感的诗意和微妙的幽怨的歌。时常出现在脑子里的图像,是秋天的干草温暖的气味夹杂着野花的芬芳,被萧索的秋风挟裹着,掠过大地和田野,掠过即将封冻的河流和永远叹息的大海,一个孤独的男人,独自唱着忧伤的歌,消失在天地之间。 《斯卡布罗集市》的第二句唱到了四种香草, 香芹、 鼠尾草、 迷迭香和 百里香(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分别代表爱情的甜蜜,力量,忠诚和勇气。而目前《斯卡布罗集市》最著名的版本,也就是西蒙和加芬克尔(Simon and Garfunkel)为电影《 毕业生》所创作的主题曲(当年曾超过了 披头士乐队的白色专辑,登上了1968年畅销歌曲排行榜的榜首),主要使用了“原版”中“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这一小部分。 在歌曲的二、三、四段,每一句的结尾,都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声音在唱着另外的一套歌词,副歌的歌词是 保罗·西蒙写的,而旋律则出自 亚瑟·加芬克尔之手,副歌开始时如同秋天昏黄萧索的天空,沉静的讲述战争当中的种种苦难,艰辛,这使得这一曲《斯卡布罗集市》不再仅仅是一首哀伤的恋歌,更是一首尖锐的反战歌曲。那套歌词的内容讲述了一场战争。结合当时的背景,可能与反对 越南战争有关。】 第二句歌词是最具有争议性的。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到底代表什么? 有一种解法是:Sage也指“圣贤”,而Thyme与Time谐音。反观本曲标题,可以将其分拆成Scar-Borrow Fair,这样就变成了一首反战歌曲(Scar——伤疤和Fair——公平),有人将其引申为越战的反战歌曲。根据歌词可以得出,这首歌是一个战士向他的女友唱的。本曲是取自The Side of A Hill的一个动机创作的,而原作的情节是:一个战士在山坡上擦着他的枪,他刚刚杀了一个无辜的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和“女友”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最有力的推翻该解法的证据是:溯源本曲,有的版本将之命名为Cape Ann,而一个可信的老版本更是在第二句将四种香草的名字抹去,变成了拟声词。这样一来,拆字法便难以自圆其说。 第二种解法:花语。四种香草的花语分别是甜蜜,力量,忠诚和勇气。首先按照第一解法,英格兰记录的老版本中根本就不是四种香草的名字,而是bibilala等等的拟声词。也有各种版本的源头表明,四种香草很可能只是随便加上去的,有的版本根本就不是这四种香草,而成了冬青和常春藤之类。 第三种解法:起兴。这是目前为止最靠谱的一种解法。各种老版本对于第二句歌词的不同,恰好暗示:这句很可能在原来只是过渡句,由歌手自己起兴,随便插上四种花的名字。因而,各版本记载的第二句有所不同,有的由于歌手改变太多甚至无法记载。而第二种解法里面的bibilala也似乎可以说得通。起兴的手法在中国古代已经运用的非常熟练。比如“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是很明显的起兴。为什么先要说鸟?这是因为诗经其实是古代的歌曲记录集,歌手在唱时可能是为了调动情绪先来上两句。流传至今,“山丹丹的那个花开哟,红艳艳个鲜。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这句,为什么要先说山上花开?还是起兴。 无论是哪一种解法,这四种香草给我们的感受都是类似秋日的原野,清晨的大雾,一个孤独的男人唱着这首歌逐渐消失,只留下一个似是而非的身影。这种气氛就是我们想要的,管他哪儿来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