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现场---解答篇 欢迎回来继续收看《谜案追踪》,我是代理主播云柳。前面说到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虽然警方一开始就确定了“谋杀”这一调查方向,当然这是基于凶器、现场、以及被害人的心理几方面的毋庸置疑的调查结果。随后又对案发当天能够进入事发地点的所有相关人员进行了排查,在排除了所有6层楼中居住的居民以及其它来访者的嫌疑后,3名嫌疑犯就此浮现。他们分别是郑东,和死者一起赌球的黑道人士,曾因为死者的关系被警察抓获,不久前出狱。王刚,死者的同事,也是现场第一发现人。张斌,死者的债主,由于死者一直拖债不还,2人关系紧张。但这之后的调查却四处碰壁。由于王刚的口供,郑东的嫌疑被排除。而大楼的防盗系统又显示王刚只在现场最多停留了6~7分钟,如此短的时间是无法进行杀人、处理血迹以及盗窃等一系列复杂的行动的。至于最后到达过死者家门外的张斌,又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其进入过案发现场,况且死者一直对其采取躲避的态度,那么在他认真观看球赛的这段时间,张斌得以进入现场的机会就更加渺茫了。 至此,各位观众朋友可能会说,那会不会存在合谋呢?当然,警方也对此侦查方向展开了调查,但结果却令人失望。调查未发现3名嫌疑人之间有任何生活上乃至金钱上的往来。并且由于3人在生活范围上的极大差异,他们相互甚至不知道对方的存在。那么在这种排除了自杀、合谋以及嫌疑人独自犯罪可能的情况下,此案的侦查方向又该从何处入手呢?就在这紧要关头,吴队对负责此案的刑警们进行了重新的调查分配:2名资深的刑侦人员被派去重新调查各嫌疑人和有关人员的口供以及现场勘察的技术和法医报告,而吴队自己则带领2名技术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再一次的勘察。就吴队自己的话说,在调查陷入僵局时,对现场进行的第一百遍回顾,很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 就在重新分配调查方向的第二天,案情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这个进展并非是证据上的,而是思维及环境上的,但此突破足以使案情明朗化,并一举确定凶手的身份。 首先是重新调查技术报告的2名刑警对门铃上遗留指纹的疑惑。从嫌疑人的口供来看,案发当天3名嫌疑人都去找过死者,那么门铃上为什么只有2个人的指纹呢?虽然张斌说他打电话确认过死者不在家中,但在打电话前后为什么没有按门铃或者敲门呢?要知道死者对张斌的故意躲避后者是不会没有察觉的,而随着无法追回巨额债务所产生的越来越强烈的愤怒亦会使其努力寻找死者。那么他又怎么可能在打电话前后不尝试敲门或其它行动呢?况且作为旧友的嫌疑人应该很清楚死者的习性,在当晚有重大足球比赛的情况下,死者是必定会留在家中看球赛的,难道他连尝试着叫门这一动作都没有吗?这点无疑增加了张斌的嫌疑。 而其后真正的突破点果然来自吴队对现场进行的再次勘察。室内炎热的温度和紧闭的门窗,这种相矛盾的状态在40度高温的天气下更加显得格格不入,终于引起了包括吴队在内的3名刑警的高度重视。而在与王姓老人确认过案发现场确实没有被第一发现人破坏以后,他们就把目标一致放到了客厅的挂壁式空调上。在那么炎热的天气下,通常只有在空调开启时才会关闭门窗,那么现场的空调为什么会是关闭状态的呢?没有人为关闭的必要性,也没有定时关机的可能,那么。。。想到这里,吴队果断的叫来了现场分析人员,并对楼道里的配电箱进行了指纹的调查工作,终于,一个清晰的、不该出现在电闸上的,与现场疑似带血手套相同款式的手套痕迹被采集了下来,而凶手的作案手法也终于浮出了水面。
根据这两点,吴队与其他刑警对嫌疑人张斌的家进行了搜查,也对张斌本人进行了突击审问,终于在事实面前,张斌承认了其所犯的罪行。
原来,案发当天,张斌事先准备好作案工具后就来到了被害人的家,在打电话找死者谈判这最后一次尝试没有成功后,终于孤注一掷拉下了死者门外的电闸。突然的停电导致死者的球赛观看被打断,于是在死者毫无防备的开门查看配电箱情况时,一把刀就这样插进了死者的心脏。而后张斌就进入室内拿走了部分死者的贵重物品,存折则由于无法取款而被留在了现场。本来这一切都在张斌的计算之内,并没有留下任何的证据,没想到一个没有开启的空调留下了这个手法的破绽。至此,这个扑朔迷离的案件终于真相大白了。也许观众朋友们会问,那张斌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敲死者的房门呢?那是因为他担心敲门会引起死者的警觉,而使得后面的行动失败。所以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是犯罪就一定会有其破绽。感谢大家收看这一期的《谜案追踪》,我们下期再见。
答案终于写完了= =,由于写的有点赶,不排除有语法错误和错别字。。。看到了请大家指出哈。
另外,如果发现哪里没有写明白,或者觉得有其他手法的话,也请尽量提出^_^ |